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民生头条

炭疽怎么防?要避免形成永久性疫源地

2018-08-10 18:59:27 澎湃新闻

  继8日曝出疑似炭疽疫情并扑杀相关羊只后,8月10日,黑龙江省新闻办通报称,已有14人感染炭疽,为皮肤炭疽病例。其中,10人在哈尔滨市治疗,2人在佳木斯市治疗,1人在鸡西市治疗,另外1人治愈出院。

  什么是炭疽,如何防治?

  炭疽是什么病

  炭疽(Anthrax)是细菌导致的一种传染病。它被列为动物的二类疫病,人的乙类传染病。

  联合国粮农组织官网消息称,牛、绵羊、山羊、马、驴、猪和狗等家畜以及羚羊、小羚羊、黑斑羚等野生反刍动物都容易感染炭疽。有报道称,非洲一些地区的大象、河马死于炭疽。狮子、猎狗和豺等肉食动物也容易感染炭疽。但鸟类似乎抗炭疽。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公布的《炭疽防治技术规范》(2009)显示,草食动物如牛、羊最易感,其次是杂食动物,再次是肉食动物,家禽一般不感染。人也易感。

  羊多表现为最急性(猝死)病症:抽搐,挣扎、突然倒毙,病程稍长者也只持续数小时即死亡。

  牛和马的急性病例一般经24~36小时后死亡,猪多为局限性变化,呈慢性经过,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在宰后才能看到病变。

  前述《炭疽防治技术规范》规定炭疽的潜伏期为20天。相关患病动物、尸体及被其污染的土壤、草地、水、饲料等都是炭疽的主要传染源,并可形成持久的疫源地,因为炭疽芽胞对环境具有很强的抵抗力。

  人接触上述传染源后,可能经消化道(食物被病原污染)、呼吸道或皮肤感染炭疽。前述《炭疽防治技术规范》称,炭疽呈地方性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吸血昆虫多、雨水多、洪水泛滥的季节。

  据中国疾控中心官网信息,人患炭疽主要有三种类型:皮肤炭疽、肺炭疽和肠炭疽。

  皮肤炭疽占全部病例的95%以上。它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的水肿、斑疹或丘疹、水疱、溃疡和焦痂;疼痛不明显,稍有痒感,无脓肿形成。

  肺炭疽患者起初表现为低烧,疲乏,全身不适,肌肉酸痛,咳嗽,通常持续48小时左右。随后,患者病情突然发展成一种急性病症:呼吸窘迫、气急喘鸣、咳嗽、紫绀、咯血等。患者可能迅速出现昏迷和死亡,死亡率高达90%以上。肠炭疽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可能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导致死亡。

  被称为“炭疽芽孢杆菌”的细菌是该病的“罪魁祸首”。人和动物都容易感染这一细菌,从而患病。它曾被用作生物武器,2001年底,在美国多个州出现。

  如果通过显微镜观察,你会发现炭疽芽孢杆菌的外形如同一根短棍。

  1877年,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首次发现了它。

  卫生部《炭疽病诊断治疗与处置方案》(2005年版)显示,炭疽杆菌的致病性与其产生的外毒素和多肽荚膜有关:其外毒素引起人体局部组织水肿、出血、坏死,并可引起全身毒血症状;荚膜使该细菌更易于扩散,引起人体导流的淋巴结出血坏死,甚至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

  该细菌可以形成抵抗力很强的芽孢,耐高温、耐干旱,如同打不死的“小强”。一遇到适宜的环境,芽孢就萌发,长成完整的细菌,继续“为害人间”。人类会因为吸入炭疽芽孢而感染炭疽。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简称“联合国粮农组织”)官网信息称,“死亡与活着……炭疽芽孢杆菌与大多数病原体不同。它依靠其寄主的死亡来传播。随着其受害者尸体腐烂,血管中的细菌形成孢子(芽孢)。孢子是炭疽的主要传播源。”

  令人庆幸的是,芽孢虽然耐高温、耐干旱,但过氧乙酸、甲醛、环氧乙烷、0.1%碘液和含氯制剂杀芽胞的效果较好。

  临床治疗中,人们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等药物杀死患者体内的炭疽芽孢杆菌。

1 2 3 共3页

编辑:韩瑞敏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退休军官王成帮的绿色梦想

    它的树干青绿1988年,新疆军区上校军官王成帮结束30余年军旅生涯,带着“雷锋式的干部”等多个荣誉称号和6枚立功奖章。

  • 鹭舞盛夏

    盛夏时节,大批鹭鸟飞抵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境内的湿地、公园栖息避暑。近年来,盱眙县加强对境内的河湖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吸引多种珍稀鸟类到此繁衍生息。

  •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活动走进建筑工地

    7月27日,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百场宣讲进工地”四川地区首场活动在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科学园区项目举行。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2018阳光少年成长营闭营仪式在京举行

    • 优势栏目

      助力国家精准扶贫 “角膜移植西部行”走进宁夏

    • 优势栏目

      安徽界首:公益岗位成脱贫攻坚“好帮手”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