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耀星的父亲与失散15年的儿子重逢,忍不住掉下眼泪。(通讯员供图)
省民政厅开展流浪乞讨人员寻亲返乡专项行动
76天帮767名流浪者回家 人脸识别助孪生兄弟重逢
对流浪乞讨人员而言,“回家”是永恒的主题。临时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流浪乞讨人员的临时救助是民生兜底的重要一环。在所提供的救助中,“回家”是最大的目标。
今年1月15日起,广东省民政厅在全省范围开展流浪乞讨滞留受助人员寻亲返乡专项行动,通过新闻APP、电视、报纸等方式发布寻亲公告,主动协调公安机关开展指纹、掌纹、人像比对等科技寻亲服务,深挖细查寻亲线索。1月15日至3月31日,省民政厅成功帮助767名流浪乞讨滞留受助人员找到家人。在寻人中,公安部门的人脸识别技术帮了大忙。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卢文洁 通讯员莫冠婷、陈新锐
人工智能让漫漫寻亲路走上“捷径”
如何能快、精、准地帮助流浪乞讨滞留受助人员寻亲返乡?借助人脸识别系统等高科技手段成功寻亲是专项行动的一大亮点,这也标志着广东救助寻亲专业化又迈进了一大步。
作为省内首批接入公安核查系统专线的救助管理站,在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警务室内,驻站民警取出警用手机,打开“核查通APP”的人脸识别功能,对着一名流浪受助人员的照片“刷脸”。10秒后,手机屏幕上出现了20名形似人员的身份信息。其中一条相似度90%以上的人员信息引起了工作人员梁光楣的注意——“林耀忠(化名),广州从化人”。
这与在救助站内一位有精神疾患、自称“林耀星(化名)”的男子名字仅一字之差。自2002年林耀星接受救助以来,救助站工作人员尝试通过询问、刊登寻亲公告、协调公安部门采集DNA比对等各种办法为他寻亲,但一直无果。
“会不会是名字搞错了呢?”在这次“刷脸”比对出的20条结果中,梁光楣抓住了这条线索,到辖区派出所通过广东省公安综合信息查询系统找到了林耀忠的户籍信息,通过联系当地村委辗转找到了林耀忠,林耀忠确认:“林耀星是我的双胞胎弟弟!”最终,通过与从化区救助站联系,今年3月26日将林耀星护送返乡。当林耀星父亲看到失散15年的儿子时,忍不住掉下眼泪:“一直以为他不在人间了,没想到还能见到他。”目前当地村委已帮助林耀星恢复户籍、协助他办理低保,林耀星已回归家庭与父母共同生活。
原为公安系统专用的人脸识别技术,怎样更好地应用到民政系统里,为受助对象寻亲?
广州市救助站市区分站的“寻亲能手”摸索出一套“攻略”。“流浪乞讨滞留受助人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正常说话、提供有效信息的;一类是有精神疾患、智力残疾的,无法正常表达,这就体现出了人脸识别技术的最大优势。”接触“核查通”人脸识别技术只有短短一个多月,心细如尘的80后“寻亲能手”梁光楣有了自己的见解:“警察教我们主要观察鼻、眼、嘴、下巴、面型,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的表情和神态很难捕捉,五官会根据神态和表情变化;所以,重点结合眉毛、耳朵、颈纹判断更有参考价值,不易受表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