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11月12日电 题:家门口的“京津冀”
新华社记者白佳丽、宋瑞
作为同事,李杰峰和候博肖这两个“90后”小伙,有着出奇相同的人生经历——出生在河北,入职在北京,随着公司落户到了天津市武清区。
李杰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试者”。早在3年前,他就随着公司的布局调整,从北京来到了天津市武清区开拓新业务,如今,他已经是铁科纵横(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行政主管。
“协同发展”的故事,在候博肖身上也变成了现实。今年5月,他通过了公司的申请,从北京工厂来到了武清区。“在这里更能够安定下来,现在我老婆还在北京工作,但每周我们都会见面,坐高铁从武清到北京也就是20分钟,方便。”候博肖说。
作为目前公司材料车间的检修工,候博肖已经办理好了落户手续,并购入了人生第一套房产。“落户手续半个月就办好了,等新房装修入住后,感觉就走上了‘人生巅峰’。”
天津市武清区,因处于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交界处,铁路、公路网络通达,近年来成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区域。“李杰峰”和“候博肖”们随着产业转移来到这里工作、安家。每天,在京津城际上,总能看到在双城间往返的人们。
武清区统计,从2016年至2020年9月,共落地北京项目超过900个,实际利用内资489亿元;引进河北项目超过800个,实际利用内资71.4亿元。北汽海纳川、携程网、中铁二十局二公司等一批企业,在武清区扎下根来。
“我们主要聚焦在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以及节能环保等产业,精准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武清区发改委副主任王德山说。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家门口的“京津冀”也没有停止步伐。今年以来,仅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武清开发区总公司就引进北京项目130个。
“服务他人就是发展自己,软环境建好了,才能更有吸引力。”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武清开发区总公司副总经理郎聪说,他们一边提高审批效能,加快项目登记、立项和土地等手续办理,另一边积极打通在办事项堵点,不断优化服务。
曾明彬对这一“软环境”有着深刻的感受。“选择这里,经过了深思熟虑,显然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这两年间,我们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北京万里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曾明彬说。
2018年,脱胎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的北京万里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户武清区,成立了天津万里红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信息安全保密软件、虹膜、信创集成、国产操作系统等业务。“武清区的产业定位与我们公司的发展定位可以精准匹配,同时,武清的区位优势,以及天津高校的人才优势,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补给。”曾明彬说。
发挥优势、错位承接之外,产业链条也在不断延伸。
王德山说,武清区已经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等8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引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179个,“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未来我们还将积极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