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8月25日电(记者孙正好)2019年10月,在女儿的张罗下,57岁的周红艳身披一袭白色婚纱,牵着丈夫储召平的手,坐在了摄影师的镜头前,那时,距离储召平从死亡线上捡回一条命,过去了三年。
摄影师让她保持微笑,她笑着笑着,就开始哭。一忍再忍,终究没能忍住——默默流泪变成了低声抽泣,进而又泣不成声。
往事历历在目,尤其是储召平生病以来,他们一起熬过的那些直煎人心的日与夜。满腔万语千言,最后又化成了周红艳嘴角保持的一抹微笑。摄影师按下了快门。
这是周红艳记忆深处最动人的场景之一。如今,一切有惊无险,丈夫通过治疗,依然陪伴在她身边;而全家人,也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上了新楼房,婚纱照被周红艳挂在卧室床头。“七夕”来临之际,夫妻俩手挽手,向记者讲述他们三十多年平凡而动人的爱情故事。
周红艳与储召平的爱情长跑,有着一个不浪漫的平淡起点:他们都住在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秦巴山深处,周红艳在集中村5队,储召平在同村7队,两人交往始于媒妁之言,没怎么谈感情,就结了婚。“没有婚纱,没有车队,连路都没有。”周红艳回忆说,“他就牵着我的手,走了两公里的山路,然后拜堂成亲。”那是1982年,洞房是一间土屋,煤油灯代替了花烛。
“太穷了,连张结婚照都没拍。”周红艳说。
虽说是奉了父母之命结的婚,但爱情却在简单地生长:在河北打工的储召平,为了让妻子身体更好,曾在打工之余,四处寻找,亲手扯了一麻袋的中草药,快递到了安康;平时吃饭周红艳常常将更多的肉留给干体力活的丈夫。
“他每次从外面回来都给我买礼物,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我们心里确实有彼此。”周红艳一脸幸福地说,这也让她满怀期待——日子好了,说不定哪天就能拍几张婚纱照。
日子确实渐渐地好了,但好景不长。2016年,储召平突发脑溢血,引起并发症,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十一天后,才脱了险,医院允许家属在病房外通过手机视频探视。屏幕上,储召平刚睁开眼,揪心了十多天的周红艳忍不住哭喊起来:“你不能扔下我!你要坚强!我爱你!你得活着!”
脱口而出的“我爱你”,就是周红艳余生的动力。“那时他已经瘫痪了,人也失忆了,最严重时连我跟三个孩子都不认识。”医生给储召平做康复训练时,周红艳就拿个笔记本在旁边记,细到怎么搓手指,怎么搓脚腕,她都记在本子上。“没有我,他没法活;我没他,也活不了!”
储召平捡回了一条命,但康复之路却艰辛而漫长。三个儿女外出打工挣钱。重复的步骤,机械的动作,几乎被揉进周红艳生活的时时刻刻。为了训练丈夫走路,她常常背着一个木板凳,撑着储召平遛弯,累了就取下来,让他坐着,但她不能闲,得接着给爱人搓脚,搓手,搓背,搓肩。“其实内心想得很简单——只要他活着,陪在我身边就可以了。”周红艳说。
三年后,储召平渐渐能下地走路,生活一半可以自理。此时,他们的日子也好了,2018年,全家人和汉阴县十个乡镇2600多名贫困群众一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进了离县城不远的新社区。
去年,洞悉母亲心事的女儿储静,想给这段三十多年平淡而又坚韧的“父母爱情”添加一抹浪漫——她给母亲披上了婚纱,给父亲穿上了西服。
镜头前,周红艳心潮起伏,感慨万千。听到妻子在低声啜泣,储召平紧紧握住了爱人的手,就像结婚那天,他牵着她,跨过一条又一条沟沟坎坎,此后三十多年,彼此从未放弃。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