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年轻,就要把根扎到土里——青春在耕耘中闪光

来源:新华网
2020-11-11 20:13:47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题:年轻,就要把根扎到土里——青春在耕耘中闪光

  新华社记者黄垚

  又是一个早晨。

  中国最北端的希望小学。

  这所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镇北红村的北红小学只有两位老师、3个年级和11名学生。“80后”校长王忠雷每天在数学、体育、思想品德三个科目中“周旋”。打开课件,他向学生熟练讲授“体积与容积”相关知识的时候,隔壁教室传来妻子于晶的语文课上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

  这样的场景已经重复8年。2009年,王忠雷大学毕业后通过特岗教师招考来到北红村,3年后,于晶也追随他来到这里。

  王忠雷没想到,这里生活的困难和教学条件的简陋交织——劈柴得靠孩子教,没有教具只能用土豆切出立体图形,体育系毕业的他还得努力琢磨数学怎么教……

  靠一点点摸索和积累,他逐渐发现了孩子们的特点——空间想象能力差一点,他就尽量做些实物让他们参考;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他就多讲多举例……“但生活上学生帮助了我很多,经常给我送水送菜。”和孩子们“教学相长”的王忠雷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3年服务期满后,他决定留在北红村。

  随后几年,通电通水通路、接入互联网,北红小学的条件好了。图书室、微机室、活动室齐全,还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

  前不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被列为未来5年发展目标之一。

  为了村里更多的孩子走出去,“体育老师”王忠雷仍然在坚持教数学。“和网上的调侃不一样,我的学生好多都考上了不错的中学,甚至上了大学。”

  中午时分。

  库布其沙漠腹地。

  “80后”刘雪芹在大棚边烹饪简单的午饭。这位内蒙古鄂尔多斯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的农艺师,已经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穿梭了11年。

  2009年初,大学毕业刚半年的刘雪芹来到恩格贝。彼时,面对有技术门槛的设施农业,当地几乎没有熟练工人,种植、育苗都需要刘雪芹手把手教。草业科学专业毕业的刘雪芹克服着环境、气候等困难,同时也懂得借助自然的力量。

  针对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她在园区采集了近200种植物标本。“这些植物长在一块儿,有些上面有蚜虫,有些就没有。”她推测可能是某些植物的气味或其他特性有“避虫”作用。经过挑选,她采集苦豆子的果实和根泡水,喷洒在作物上面,果然起效。

  “曼陀罗晚上开花的时候也有特殊气味,一般虫和野生动物不敢靠近,我们就种些在四周作为天然篱笆。”刘雪芹认为,做生态农业的前提是尊重自然,生态恢复大部分还是依赖自然植被,人的辅助作用非常有限。

  基于这个观念,在种苗引进和扩繁方面,她也优先考虑当地土壤状况和自然条件。“要改良恩格贝偏碱性的土壤,人工可以施加一些酸性肥料。”但她依然选择引进耐盐碱的作物,在当地扩繁种苗,“这样它世世代代都能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

  玉米、紫心火龙果、鲜姜……刘雪芹一步步突破自己,在恩格贝的土地上种出越来越多的“滋味”,也契合了“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建设智慧农业”“强化绿色导向”等发展方向。

  傍晚。

  洒满夕阳余晖的伶仃洋海面。

  “90后”袁航的工作刚过半。深中通道的数千名工人,分布在这个“隧、岛、桥、水下互通”四位一体,连接中山、深圳两地,总长度24公里的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各个角落。

  27岁的袁航一毕业就来到这里,参与设计制造一体化智能筑塔机。深中通道重要组成部分伶仃洋大桥主跨度1666米,作为承重要求极高的悬索桥,其索塔高达270米。

  袁航参与设计制造的筑塔机就是建造索塔的“利器”。原本需要人工浇筑大量混凝土的索塔,依靠筑塔机可以实现智能化和标准化建造。从6月投用以来,筑塔机平均每天能浇筑1.2米高的塔身,大幅提高了效率和质量。

  “白天调试,晚上加班改图纸。”很长时间,袁航这样度过每天的生活,这个工作需要非常好的现场反应能力,因为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需要快速解决。“去办公室计算2个小时,现场就要停2个小时。”

  夜色渐浓。

  结束一天教学的王忠雷终于有时间安心备课,刘雪芹正对大棚设施做日常巡查,袁航继续在工地简易的板房里修改索塔上部结构施工技术方案……

  无数“王忠雷”“刘雪芹”“袁航”遵循“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各自岗位默默奋斗,为推动绿色发展、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等贡献力量。

  “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有更多的孩子考出去。”王忠雷说,“这样他们才能把外面好的东西带回北红村。”

  刘雪芹则希望在我国可种植土地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在恩格贝这些“处女地”上开展生态农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质量需求。

  一毕业就参与大工程的袁航感到很高兴,作为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交通设施,“这样的历练和经验实在难得”。

  这是千千万万扎根基层、努力耕耘的青年普通的一天,也是距离我们实现新征程上发展新目标更近的一天。

责任编辑:高爽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公众号

  • 中工网微博
    公众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