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谕
据媒体报道,近日,湖南长沙出现一条“搓衣板路”,不足300米的路上竟安装了298条减速带,每当车辆经过,都会引起很大的震动和噪音。当地交警部门回应称,减速带是附近施工单位为防止发生交通事故而安装的,没有报交警部门审批,现已责令拆除。
作为一种降低车辆行驶速度的交通专用安全设施,减速带通过醒目的颜色、略微凸出的拱形设计,提醒司机通过相应路段时要减速慢行,注意避让行人和车辆。相关实验也证明,减速带可以通过降低驾驶舒适度和安全感的方式,提升驾驶员的注意力和专注度,进而促使其主动选择较低的期望车速。如此看来,相关施工单位为了防止发生交通事故而安装减速带的初衷似乎可以理解,问题是,每隔1米就安装一个,有这个必要吗?减速带是随便哪个单位想安装就能安装的吗?
事实上,一些让“大车减速、小车散架、电动车摔跤”的减速带,极易变成“交通事故带”。比如,密集减速震动带来的冲击力,可能会对车辆自身造成损害;只在道路一侧设置减速带,容易诱导一些车辆选择避让进而逆行,反而可能加剧交通拥堵和危险系数;而令人“脑浆震动”的减速带会影响驾驶人的情绪,勾起“路怒症”发作。此前就有媒体报道,不少地方发生过因减速带设置不当而酿成的交通事故,同时引发肇事方、交管部门、路政部门等多方责任扯皮现象。
上述减速带在交警部门介入后,很快就拆除了,但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吗?抛开个案,更值得关注的是,减速带究竟由谁设置、如何设置,有没有主管部门和相应的程序、标准?
近年来,从“丁义珍式”缴费、咨询窗口到“十八拐”的盲道,从高速公路限速“忽高忽低”到“搓衣板路”,一些公共服务设施为何屡屡成为扰民设施,甚至带来安全隐患?这类奇葩设计和设施,肯定不全是施工单位自作主张、私搭乱建吧。都等到媒体曝光,才匆匆整改,相关部门的日常监管职责何在?公共服务难道“抽一鞭子”才能“走一步”?
应该看到,300米的路上安装298条减速带之所以引发舆论关注,一方面是设计太奇葩,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们对类似公共设施是否科学和人性化的关注。对类似问题及时整改自是必须,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预防。某种角度上说,每一处奇葩公共设施的出现,都是对相关城市治理的一次打脸,也反映了地方政府的服务意识和理念。“里子”功夫修炼好,“面子”上的问题才可有望消失。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