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测试200万公里且零事故,下一步——
自动驾驶测试车辆有望驶入高速
北京日报记者 曹政
前不久,“无人驾驶”的出租车驶上街头,免费开放供市民预约使用。这些自动驾驶汽车“驶”入百姓生活之前,都要经过哪些关卡?谁在为自动驾驶的安全把关?
“所有自动驾驶车辆在进入城市道路测试之前,都要经过封闭测试场的几百道‘关卡’的测试,经过专家评审等层层考核后才能‘放行’。”负责测试的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在开放道路上已累计测试2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跑了50圈,且实现零事故。下一步,北京还将开放高速公路的自动驾驶测试。
上路载人前经过几百道“关卡”
在自动驾驶亦庄测试场,连红绿灯都设立了柱状、倒计时牌等多种形式,取材于京津冀地区的实际交通场景。
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吴琼告诉记者,这几百道“关卡”包括车辆遇到红绿灯和交通标志时反应是否准确、遇到行人和其他车辆抢行时能否让行等,最终经过专家评审等层层考核后才能“放行”。
以“智能新时代、车联新生活”为主题的2020年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WICV2020)日前在顺义区新国展举行。昨天,参观者在展厅内通过VR(虚拟现实)设备体验车路协同驾驶。北京日报记者 武亦彬摄
本市自动驾驶搭建了“场-路-区”三级试验平台,封闭测试场正是其中的第一级。目前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运营的自动驾驶封闭测试场总占地面积850亩,已经建设完成覆盖京津冀90%以上的高速与快速路场景、85%以上城市场景、80%以上的乡村道路场景环境,包括城市道路、郊区道路、铁道口和环形交叉路口等,同时提供隧道、雨雾、光照等模拟设施,能够全面满足当前12米以下乘用车、商用车等自动驾驶车辆T1至T5等级的研发测试及能力评估需求。
“在道路测试中,也许开车100公里才能碰到一次抢行信号灯的行人,但在试验场,一天内可以有效搭建上百次这类场景,等效来看,相当于实际道路测试几万公里的效率。”吴琼说,通过对实际有代表性的交通场景进行分层提取,将不同参数组合的典型场景高密度布设在场地中,能帮助车辆高效完成测试。
几百米外提前预知红绿灯
创新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里程近年来大幅增加:2018年,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累计里程约15万公里;到2019年底,累计里程逾104万公里;截至本月,这一数字已经达到200万公里,位居全国第一。
2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50圈。更重要的是,200万公里的测试里程实现了“零事故”。
吴琼介绍,截至目前,已经有14家企业的87辆车获得北京市测试临时车号牌,可以开展公开道路的自动驾驶测试,其中有45台车获得了允许开展自动驾驶载人测试的审查意见。
变聪明的不仅仅是自动驾驶车辆,道路上的基础设施也正在升级,从而实现“车路协同”:几百米外,车辆就能知道前方的红绿灯颜色、路口的行人多不多。据介绍,本市已经在亦庄40公里的道路上升级路侧交通设施,自动驾驶车辆可以自动采集和捕捉这些信息,从而迅速反应进行下一步操作。
京台高速有望开放自动驾驶测试
继测试场和开放道路之后,北京自动驾驶还有望再进一步。这些车辆将不单单是在城市道路上行驶,还可以进入园区、小区、地下车库、高速公路等,更贴近现在的传统驾驶场景。
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已经落户经开区。今年12月底,经开区将完成“10+10+1”智能化基础设施环境部署,其中就包括10公里高速公路,先期将重点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高速公路无人物流、高速编队行驶等应用场景。
高速公路上车辆行驶速度快,也会频繁出现变道等情况。记者获悉,京台高速公路上的10公里路段将实现升级改造,为日后开放自动驾驶测试做准备。相比城市道路一般场景,高速公路、雨夜等场景的自动驾驶对安全要求更高。
“通过测试标准的引导,自动驾驶企业的技术成熟度和产品安全性有了显著提升。”吴琼说,基于交通场景的专项自动驾驶能力测试可以有效推进技术成熟,今年,能够正确使用转向灯和警示灯的企业已经从2018年的13%提升至90%,具备冗余系统的自动驾驶车辆也从2018年的13%提升到70%。
据悉,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已经自主研发出一系列自动驾驶测试系统,支撑北京市构建全国首个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管理服务平台。这一平台将对北京市公开道路上的测试车辆进行有效监管,也为测试企业及时提供测试风险提示,降低道路测试风险,构建形成国内首个“场-路-区”三级自动驾驶测试服务体系。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