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听专家说说,为什么一周连遇2次空气污染

来源:新华网
2020-11-13 01:27:36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新闻分析:听专家说说,为什么一周连遇2次空气污染?

  新华社记者高敬

  12日下午,随着冷空气进场,北京的空气质量逐步转为优良,阳光再次明媚可爱起来。

  但预报显示,从14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再次遭遇污染天气,这一次污染过程将持续到16日。

  一周时间内,为什么连续发生两次污染过程?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进入秋冬季后,大气边界层下降,环境容量较春夏季有所下降。加上部分地区已经开始供暖,供暖锅炉启炉时由于治污设施运行不稳定,也会额外增加污染物排放量,在静稳条件下,容易出现区域性污染过程。

  这段话,蕴含着污染过程发生的两个主要因素——污染排放和气象因素。

  我们常说,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对污染天气的发生而言也是如此。

  “雾—霾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以煤炭为主的不清洁能源的过量消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小曳12日指出,国家近年来污染防治的方向是正确的。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进一步向绿色化转型。北方地区累计完成散煤治理2500万余户;到2019年底燃煤电厂累计完成超低排放改造8.9亿千瓦,目前全国约6.1亿吨左右的粗钢产能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加强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大力推进“公转铁”。

  但张小曳同时指出,以京津冀地区来说,其污染排放强度仍然数倍于全国平均水平,污染物排放量尚没有削减到足以跟不利气象条件“脱钩”的地步。

  以冬季采暖季为例,污染物排放量基本稳定,为什么前几天是蓝天白云,这两天就是污染天气?

  “排放稳定时段,不利气象条件是污染出现的必要外部条件。”张小曳说。

  影响眼下这两次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如何?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饶晓琴介绍,11月10日至16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明显减弱,中东部大部地区转为气温偏高、干燥少雨的天气格局,气象条件总体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湿清除。

  具体来看,10日至12日上午,京津冀地区近地面水平风速较小,不利于污染物水平扩散;同时,由于夜间近地面容易形成稳定的逆温层结,像一个“干暖盖”盖在区域上空,使大气混合层高度降低,空气垂直上升受阻,不利于污染物垂直扩散。再叠加上游污染输送的影响,导致霾天气的发生。

  14日至16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地将受弱偏南风控制,大气扩散条件再次转差;同时低层湿度明显增加,夜间至早晨时段有利于大雾天气的形成,使得能见度较低。这次污染过程,公众的感官会进一步偏差。

  好消息是,从17日开始,受冷空气和降水的共同影响,空气质量将自西向东逐渐转好。

  未来要想消除重污染天气,还是要在减排上下功夫。

  张小曳指出,要进一步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增加天然气使用,增加非化石燃料使用;促进煤炭的清洁利用;加强挥发性有机物的削减,控制臭氧污染;同时要控制机动车尤其是非道路用车、大货车和船舶污染;控制城市逸散性粉尘等。

责任编辑:王川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公众号

  • 中工网微博
    公众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