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热点推荐

在诸暨偏远山区小学 5个女老师把生活过成诗

2019-11-22 13:11:00 钱江晚报

  孩子们的蔬菜基地。

  有历史的校园

  努力办学的现在

  69名学生,9名老师,几名职工,28株梧桐树,构成一座校园。

  达材的老师辛苦,由于学校规模小,老师少,年轻老师平均每周18节课。比如寿婷婷,她兼着语文、数学等多门课。

  山里的孩子条件艰苦,见的世面也少。有一次去做家访,看到孩子和爷爷奶奶过着清贫的日子,陈洁虹回来就哭了。但在老师们的眼里,孩子们也有很多优点——勤劳、淳朴等等。

  四年前,徐依科大学毕业来到这里。她喜欢上了这里的孩子们,喜欢拍照的她拍得最多的是孩子们的笑脸,每一张都是那么动人。赵楼琪说,这些孩子,就像是她们手里的食材,虽然简陋不华美,但是,只要他们用心,也一定能做成一道好菜。

  “达应达之地,塑可塑之材。”这句校训,被高高刻在墙上——这是达材小学名字的意义。一百年来,它经历了书院、中学,到现在的小学。

  如今,在学校的一块碑文里,还能看到这段历史。学校本来是一座四合院的老房子,很古朴,后来拆了建了一座新的。

  边建立是学校的校车司机,每天两次,他接送孩子们上学放学。他的父亲、儿子,包括他自己,三代人在这里读书。对这所学校充满了感情,为此,他选择了回学校开车。

  四年前,90后宋可淼来到这所学校。现在,他是校长。四年来,他看到每年学生在减少——从上百名到现在的69人。随着城镇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流向城里。没带走的就成了留守儿童——达材小学里的就大多是。宋可淼现在研究,针对学生的特点,开一些留守儿童精品课,这样更有助她们的成长。

  今年,“互联网+义务教育,推进中小学校结对帮扶,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被列入浙江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和达材小学结对的是诸暨市区的暨阳小学。

  陈洁虹说,以前没有专业的美术、音乐老师,有了互联网的课堂,孩子们特别喜欢。虽然山里玩泥巴,但在课堂上还没玩过,他们觉得特别有意思。在采访的时候,突然跑过来一个男孩,他和陈洁虹说:“老师辛苦了。”

  陈洁虹悄悄和我们说,这个孩子智力有一点点问题,但人其实很好的。本来在特殊学校,后来,家长把他送到了这里,“跳舞特别好。”

  “来给我们跳个舞吧!”男孩一开始不愿意,后来他还是跳了。没有音乐伴奏,他跳起了街舞。

  “虽然孩子越来越少了,但我们还是希望这所学校能一直办下去。”陈洁虹说。(记者 史春波/文 周青/摄)

1 2 共2页

编辑:韩瑞敏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开始描新

    • 优势栏目

      迎“双十一”收货高峰 南京高校设“快递超市”

    • 优势栏目

      第一届传统村落可持续性保护潜山论坛举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