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后来他自学了艺术玻璃雕刻,这让他内心的自豪感更强烈了。他始终认为男人就应该成家立业,如今他有了妻子,也开始有了事业,他终于做到了。
由于妻子从小小儿麻痹,原本对孩子不抱希望的他们却迎来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殷彬当时觉得,自己人生的春天终于来了。
可好景不长,两人发现孩子对身边的声音没有任何反应,忐忑不安地带孩子跑到了医院,听到医生确诊了孩子的听力障碍后,殷彬觉得自己的天都塌了!从小到大他人生经历的种种艰难,他不想在自己孩子身上重复上演。
如果自己像别人有一双健全的手,那孩子不会说话他也能和孩子用手语交流,可是他没有。在孩子面前,殷彬第一次承认自己是个“弱者”,只要能让孩子能听见声音,他甚至愿意给医生跪下!当时殷彬不了解人工耳蜗的概念,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他两次求医的时候都问医生能不能把自己的耳朵割下给孩子换上,作为一个父亲,他因自己残缺的双手感到深深的“愧疚”。
为了孩子他愿意倾尽所有。
为了让孩子听见声音,殷彬在石家庄兼着三份工作为孩子的医药费拼命挣钱;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治疗环境,他在石家庄、北京两地来回地跑,一年之内带着妻子孩子在北京搬了七次家。另一边,妻子在北京,一个人带孩子求医问药也是困难重重。有一次北京下暴雨,妻子的电动车坏在了路上,只能推着车子走很远的路去接孩子。一家人为了给孩子治病倾其所有、负债累累,后来终于通过各种渠道,殷彬和北京爱的分贝公益基金会取得联系,由基金会资助了孩子的康复训练费用。
孩子能听到声音的那一刻,殷彬告诉小姑娘说:“爸爸送给你一句话,只要你努力,就会有收获。”孩子懂事地点了点头,还安抚地摸了摸爸爸的头,
守得云开见云明,如今殷彬的孩子已经和听力健全的孩子一样,可以坐在二年级的教室里,享受“家事国事天下事,声声入耳”的学生时代了。
这是北京爱的分贝公益基金会捐助的1403个听障儿童训练家庭的其中一员。父亲叫殷彬,母亲叫黄绘梅,女儿的名字融合了父母二人的姓,叫殷黄妮,来表达爸爸妈妈对她的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