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化头条

如何让“艺术打卡”不止于“到此一游”

2018-06-14 07:05:42 文汇报

  “打卡”似乎正在成为看艺术展、逛美术馆的新风尚。翻看知名图文分享应用,有关展览如何拍出美照的心得笔记高达上万篇;而把美术馆、艺术馆作为小众拍照胜地推荐,更是成了热门话题。相比于欣赏艺术本身获得精神满足,艺术品似乎更多地扮演了 “美照”背景墙的角色。

  “艺术打卡”的风潮下,如今置身美术馆,仿佛置身热门景点。就拿之前开展的某美院毕业作品展,因免费对公众开放,着实成了打卡拍照胜地。不少穿着时尚艳丽的青年男女在画作雕塑、装置艺术前摆出各种造型,另一边的摄影师装备 “长枪短炮”,快门响过一阵,很快又集结至下一个展品。一些颇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前甚至排起拍照队伍。嘈杂的环境和紧张的拍摄下,由于毕业展保护措施不及专业艺术馆、美术馆的珍贵藏品,展览仅过去一天,就有部分展品损坏。而在网上浏览这些照片,精心标注的不是展品名称或是艺术理念,而是身上衣服的品牌、价格以及拍照姿势小贴士。

  艺术展、美术馆成为 “网红”,观众有热情看展,固然是可喜的现象。周末休闲、外出旅游 “打卡”艺术馆美术馆,令艺术与餐饮、购物出现在同一份“卡单”之上,也可视为大众文化生活逐渐丰富和审美诉求逐步提升的缩影。社交媒体时代,用拍照 “打美食卡”“打健身卡” “打旅游卡”成为年轻人生活方式的同时, “艺术打卡”的出现,令人欣喜。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艺术品不仅能天然营造 “美照”氛围,还能突出 “小众”气质,自然进入追求时尚青年的视野。有一些鼓励观众合影互动的艺术展。例如沪上正在展出的莱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虚构”,只有参观者置身展品之中,才会出现 “漂浮” “隐身”的特效,从某种程度上完成艺术家的创意,让人从中感受趣味。

  不可否认的是,当 “打卡”风潮蔓延至艺术场域,大大提升了艺术的传播效果。一些博物馆、艺术馆或展方看到了其中的文化 “商机”,甚至以 “打卡网红地”字眼来进行宣传。然而以流量带来注意力之后,如何引导观众在拍照打卡之余 “走心”欣赏,更加关注展品本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营造更为安静有序的观展氛围,是目前相对缺失的。

  相比于剧场演出前的配套导赏讲座,许多美术馆、艺术馆的展品藏品相对 “沉默”,与观众的互动也相对较少。要让 “艺术打卡”不止于 “到此一游”,需要展方通过展陈方式,更好地帮助观者读懂作品,了解作品,参与艺术之中。比如,马德里的索菲亚王后艺术中心在展出 “镇馆之宝”毕加索的 《格尔尼卡》时,用几个展厅全方位展示其多幅草图、早年的报道评论、展览海报等文献资料,帮助观者更好地了解其诞生过程及其历史背景。

  说到底,提升大众审美和艺术欣赏能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将 “镜头聚焦”带来的网红流量,真正变成“放下相机”用心凝视的文化力量,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黄启哲

编辑:昕亚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故宫文华殿“变身”书画馆

  • 优势栏目

    “希望再过百年,手艺还能流传”

  • 优势栏目

    聚焦老工业基地 彰显新时代职工新风貌新作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