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蓝图绘到底,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踏上新征程
2018全国各地文化和旅游工作亮点回眸
2018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按照中央要求和部署,文化和旅游部及各地文化和旅游厅局相继挂牌成立,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扬帆起航。各地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统筹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用文化提升旅游项目和旅游产业的品质内涵,用旅游传播文明,用旅游彰显文化自信。一张蓝图绘到底,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踏上新征程。本报特别推出“2019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特刊,撷取各地文化和旅游系统有代表性的亮点工作,与读者一起展开精彩文化之旅,感受新时代神州大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强劲脉搏。
2月26日至28日,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并批准这个方案。
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公布,提出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整合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就深化地方机构改革作出部署。
4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挂牌。
9月29日,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挂牌。
10月18日,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挂牌。
10月23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挂牌,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挂牌。
10月25日,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挂牌,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挂牌,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挂牌。
10月28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挂牌。
10月30日,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挂牌,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挂牌,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挂牌。
10月31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挂牌,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挂牌,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挂牌。
11月2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挂牌。
11月5日,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挂牌。
11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挂牌,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挂牌,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挂牌。
11月1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挂牌。
11月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挂牌。
11月16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挂牌,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挂牌。
11月19日,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挂牌。
11月26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挂牌,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挂牌。
11月27日,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挂牌。
11月29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挂牌。
11月30日,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挂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挂牌。
北 京
● 首都文化自信有力彰显,城市文化品质再上台阶 平昌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交接文艺演出亮点纷呈。圆满完成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服务保障工作。推进“欢乐春节”“北京之夜”提质增效,创办“中国(北京)演艺博览会”,扩大中国戏曲文化周、北京国际音乐节、“动漫北京”影响力。联合大运河沿线七省市举办“流动的文化”非遗大展。举办传统节日活动838项、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2万余场。已建立3个“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创作采风基地。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132个,金额超1.2亿元。
● 旅游业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城市旅游魅力不断增强 中医养生、文化演出等定制旅游高品质产品竞相涌现。京郊旅游“十种新业态”升级换代。北京旅游产业引导基金带动社会投资约150亿元,旅游资源交易平台发布500余个项目,涉及1800多亿元。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实行城市形象和旅游资源“双推介战略”,全年实现入境旅游406万人次,同比增长3.3%。
天 津
● 举办2018年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 博览会总展览面积5万平方米,吸引了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部门、企业以及来自全国28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旅游组织参展参会。
● 北疆博物院南楼向社会开放 北疆博物院创建于1914年,为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是我国早期博物馆中一座原址、原建筑、原藏品、原展柜、原历史文献完整保存至今的博物馆。2018年3月,北疆博物院南楼建筑修缮工程和陈列布展工作启动,重点展现桑志华及其团队在我国北方地区二十五载栉风沐雨的科考历程和科学钻研精神。北疆博物院南楼于2018年10月面向公众开放,与其北楼及陈列室形成完整的展陈体系。
河 北
● 河北博物院荣膺“2018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近年来,河北博物院立足弘扬时代主旋律和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坚持讲述多元化“河博故事”,共享立体化“河博文华”,优化全方位“河博体验”,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荣膺“2018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 打造河北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样板 第三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推介了一批新景区、新产品、新业态,切实推动国家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国际一流的森林草原自驾旅游目的地建设,有效带动了乡村振兴和脱贫增收,实现了全域、全季、全民旅游产业大发展。“2018河北旅游发布”活动对2017年河北旅游业改革发展进行全面总结梳理,发布了11个类别逾百项相关创新成果和代表企业、人物及活动;推出了2018河北全域旅游日历、全域旅游地图及春节精品旅游线路。
山 西
● “文化三晋乐万家”首届山西省群众文化系列活动异彩纷呈 在118天的时间里,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共组织开展九大类2900余项活动,累计演出近2万场,县、乡、村活动场次占90%以上;5万余支文艺队伍踊跃参赛、参演,吸引观众1000多万人次,在全省掀起群众文化热潮。
● 首届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荟萃七大类200余项目 博览会围绕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在忻州市、太原市、晋城市、临汾市的代表性景区分别举办,选取传统音乐、戏剧、曲艺、体育、美术、技艺、中医药七大类200余项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参与。博览会以“长城博览”非遗展示系列活动、“三晋瑰宝”非遗精品与非遗文创产品展、“大美太行”戏曲曲艺荟萃、“黄河之魂”传统音乐展演四大板块,集中展现山西丰富多彩的非遗及保护成果,与三大旅游板块有机相融,显现了多样立体的山西文旅形象。
内 蒙 古
● 首届“乌兰牧骑发展论坛”举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乌兰牧骑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部委托项目《乌兰牧骑研究》,举办首届“乌兰牧骑发展论坛”,进行乌兰牧骑研究阶段性成果发布与交流,同时以“创新推动乌兰牧骑发展”为主题,面向全国乌兰牧骑工作者、艺术科研工作者和文化管理工作者征集论文,经评选,64篇论文获奖。
● 民族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 锡林郭勒乌兰牧骑创排的《我的乌兰牧骑》入选201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和2018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该剧讲述了乌兰牧骑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动人故事。
辽 宁
● 启动文化产业“一县一品”品牌培育建设工程 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在辽宁县域范围内打造一批富有本土特色、展现地域文化特性、市场潜力大、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品牌,开启辽宁文化旅游产业特色发展之路。目前,首批“一县一品”品牌评选工作正在开展。
● 辽宁省博物馆新馆全面开馆 辽宁省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设有22个展厅。该馆依托馆藏资源,举办了“古代辽宁”等12个常设文物专题展,中国古代绘画、书法、缂丝刺绣三大精品文物展,同时引进多个国内外精品展览,立体丰富的展览内容吸引了大批观众。
吉 林
● 推出“冰雪丝路” 在第三届吉林冰雪产业博览会上推出全新品牌“冰雪丝路”:位于东北亚核心地带的吉林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唐代渤海国时期开拓了多条对外交流通道,经辽、金、元、明至清代,形成了东线、西线、北线三条成熟商路,与先进生产力和发达的文明叠加成脉络不断清晰的“冰雪丝路”。此举丰富了冰雪旅游的新内涵,也是吉林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一项创新举措。
● 吉林省首届艺术节精品佳作频现 吉林省首届艺术节秉持“精品、传承、惠民、开放”理念,举办大型舞台艺术剧(节)目36场、文化惠民精品演出135场以及美术项目集中展示活动等,全省各地天天有演出、场场有精品,广大人民群众得以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黑 龙 江
● 黑龙江省社会艺术教育成果展览展演参与性强 第二届黑龙江省社会艺术教育成果展览展演在上一届舞蹈和美术书法两个展示项目基础上新增设钢琴和京剧两个项目。此次活动参赛选手及作品涉及省内13个地市和128个区县,近万人次参与。
● 首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展旅游新形象 首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期间,举办了黑龙江省旅游工作推进会、黑龙江省旅游资源推介会、“冰城夏都”旅游洽谈对接会、“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旅游摄影展、黑龙江旅游商品展、“2018相聚哈尔滨”大型交响音乐会、“迷人的哈尔滨之夏”老街音乐汇展演、“哈埠菜”烹饪技艺展演暨名优特餐饮品鉴等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黑龙江特色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全面提升了黑龙江的旅游新形象。
上 海
● 打造“家门口文化客厅” 2018年,上海将“提升标准化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服务功能”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按照 “有阵地、有内容、有人员、有保障、有评价”标准要求,全力推动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功能提升,全市5129个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达标验收,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10分钟、郊区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提升了市民文化获得感。
● 积极推进“黄浦江游览”改革发展 2018年“黄浦江游览”产品全面升级,大力提升游船品质,设计开发了餐饮航班、游览快线、吴淞口长线等多条全新游览线路;黄浦江水岸环境不断提升,临水景观和防汛墙焕然一新,夜景灯光重新布设后更加璀璨夺目;黄浦江两岸旅游功能更加凸显,沿岸整合资源推动“新十景八园”建设,智慧便捷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江 苏
● 创新举办2018戏曲百戏(昆山)盛典 2018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是国内所有戏曲剧种集中交流演出、活态展现的创新之举,有效激发了戏曲传承新活力。其间,全国120个剧种、156个经典剧目和折子戏在昆山演出,参演院团达133个,近4000名演员演出78场,近5万人次观众现场观看,超过100万人次观众观看网络直播,相关微博阅读量超过1.1亿次。与此同时,用好盛典成果筹建中国戏曲博物馆,建设昆曲小镇、“百戏之林”,打造以戏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线路产品,实现戏曲传承发展与旅游资源开发互促共进。
● “五星工程奖”创新评奖机制 “五星工程奖”是江苏省群众文艺重大品牌赛事。本届“五星工程奖”优化评奖机制、创新评选方式,将文化评奖与文化惠民相结合、专家评选与群众评选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经专家评委现场评审、报经评审委员会审定并向社会公示等环节,产生获奖作品80个(件)。同时,组织参评作品开展惠民演出32场,受众超过10万人次。
浙 江
● 全省第1万家农村文化礼堂启用 浙江省第1万家农村文化礼堂——杭州建德市三都镇镇头村文化礼堂正式启用。作为浙江省委、省政府连续6年为民办实事工程,文化礼堂建设打造了浙江乡村的文化地标和农民的精神家园。
● 民宿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发展乡村民宿推进全域旅游现场会在浙江召开,开启“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2018年,浙江新入选国家5A级景区1家,发展乡村民宿1.6万家,4家企业入选第十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44个项目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浙江文化和旅游产业纷纷进入万亿级产业规模行列。目前,浙江在建旅游项目2024个,其中超过100亿元的有17个。
安 徽
● “送戏进万村”5年送戏10万场 自2014年以来,安徽省创新开展政府采购“送戏进万村”活动,每年送戏2万多场,5年来累计送戏超过10万场,确保了每个行政村每年都能看到一场有质量的戏。通过送戏活动,创作了一大批接地气的优秀文艺作品,培养了一批基层演艺骨干队伍,丰富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了基层文化设施的建管用水平,也促进了演艺市场的健康发展。
● 开展“安徽旅游十大古村镇”评选宣传推广活动 活动通过自愿申报、两轮网络票选加专家评议的方式,从128个古村落中评选出黟县宏村古村落、黟县西递古村落、泾县查济村等“安徽旅游十大古村镇”,并举办了相关宣传推广大会,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活动共收到来自全球网友的约2250万份有效投票。
福 建
● 第七届福建艺术节硕果累累 第七届福建艺术节在福州举办,20台剧节目从参演的75台剧节目中脱颖而出;全省近百场文化活动,广大群众广泛参与,收获更多获得感;艺术节高度重视现实题材创作,获奖剧目与参演剧目中,现实题材作品达半数,剧目数量、质量大幅提升。
● 深入践行“放心游福建”服务承诺 2016年福建推出“放心游福建”服务承诺,对旅游投诉实行“一口受理”“限时办结”“先行赔付”。2018年深化“放心游福建”服务承诺,举办“2018中国旅游日”福建分会场活动,发布“放心游福建”LOGO标识,开展倡议活动、志愿者行动、LOGO标识进千家旅游企业等,让“放心游福建”深入人心。实施两年来,营造了“放心、舒心、爱心”的旅游环境,全省旅游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均高于预期水平。
江 西
● 推出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四种模式 联合国家文物局编纂《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推介》,向全国推广保护利用经验,推出的四种模式分别为:瑞金、井冈山革命旧址与红色景区建设相结合;宁都革命旧址与特色乡镇建设相结合;金溪革命旧址与休闲农业旅游相结合;青原革命旧址与传统村落保护相结合。
● 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召开 大会期间,部分驻华使节、国际友人、海外旅游机构、知名旅游网站代表赴江西参观、对接旅游产品营销,来自全国22个省区市的旅游主管部门代表前来参观交流;新增江西旅游推介会、2018资溪面包国际旅游文化节、入境旅游工作专题会等专题会议,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检验、社会参与、开放合作、成果共享”的办会模式。
山 东
●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全面发力 一年来,山东大力提升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出台《关于繁荣农村现实题材文艺创作的意见》,着力打造传统工艺振兴的“山东模式”,培育遍布城乡的文艺志愿者队伍和非遗传习工作坊,文化成为助力齐鲁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 文化惠民消费季“四两拨千斤” 第二届山东文化惠民消费季以“荟文化·惠生活”为主题,按照“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市场运作、普惠大众”原则,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29个省直部门、单位协同推进,在艺术精品欣赏、新兴时尚采撷、传统工艺体验、数字文化畅享等6个领域全面展开。其间,策划开展文化消费活动1万余项、12万余场次,参与人次达1.1亿;省、市、县三级发放使用消费券金额达9259.34万元,直接拉动消费3.7亿元,间接拉动消费81.8亿元。
河 南
● 全国戏曲进乡村工作经验交流会深入研讨交流 会议于2018年10月在河南新郑市召开,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宣传、文化部门负责同志以及部分戏曲艺术家代表约150人参加。戏曲进乡村活动开展以来,河南结合自身实际开拓创新,坚持党政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满足需求与厚植土壤相融通,坚持弘扬传统与倡树新风相统一,坚持戏曲振兴与乡村振兴相促进,探索出一条“送”“种”结合、“育”“融”并重的戏曲进乡村之路,巩固了农村基层文化阵地。
● 儿童剧《小马过河》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三届动漫奖 由河南艺术中心打造的“十二生肖”系列原创儿童剧《小马过河》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三届动漫奖最佳动漫作品奖。该剧2014年推出以来在全国巡演100多场,荣获第十三届河南省戏剧大赛文华特别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湖 北
● 第三届湖北艺术节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作品展演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展演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围绕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优秀美术作品展览、群众文艺作品展演和“一剧一评”四大板块活动展开,近100家专业艺术院团、90余个社会文艺团体、近7000名演职人员展演展示了68台剧(节)目和280件美术、书法、摄影作品,推出1100多场惠民文艺演出,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社会反响强烈。
● 上合组织成员国首届旅游部长会议举行 与会各方各代表团团长高度评价近年来在上合组织框架下旅游领域合作交流取得的新进展,介绍了多国旅游业发展,交换了交流合作意见;审议并通过了《2019—2020年落实〈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旅游合作发展纲要〉联合行动计划》草案。
湖 南
● 第六届湖南艺术节创数个“之最” 本届艺术节是历届湖南艺术节中规模最大、艺术门类最全、展演剧目最多、群众参与面最广、宣传效果最好的一届,3200余万名群众在现场或观看网络直播参与艺术节。全省全年共创作大型剧目39台,花鼓戏《桃花烟雨》、民族歌剧《英·雄》等多部剧目参加各类全国性展演巡演,16台优秀小戏进京展演。
● 一批湖湘文旅品牌诞生 湖南文化地标(2018)推选活动评选出炎帝陵、毛泽东同志故居及纪念馆、湖南省博物馆等10个文化地标,使一批“湘”字号文化地标品牌声名远播,增强了全省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湖南红色旅游品牌新添潇湘“红八景”和首批红色旅游教育示范基地。
广 东
● “广东省艺术院团演出季”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全省艺术精品创演展示及策划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打造“广东省艺术院团演出季”品牌,安排9个院团的11台剧目在广州5个剧场演出20场,讴歌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发展历程及取得的巨大成就。以演出为导向,推进艺术生产“三条线”建设,结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打造推出粤剧《风起南粤》、舞剧《醒·狮》等优秀舞台艺术作品。舞蹈《与妻书》、舞剧《醒·狮》分别荣获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奖和舞剧奖。
● 南粤古驿道有重大发现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18年就“南粤古驿道的前世今生”“南粤古驿道的重大发现”举行两次新闻发布会,公布南粤古驿道调查结果、发展历程、现存状况及15项重大发现;召开南粤古驿道学术研讨会,探讨南粤古驿道的历史价值与保护利用;整理出版《中国南粤古驿道学术文集》。
广 西
● “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欢乐祥和 2018年“三月三”期间,广西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自治区各地发挥特色文化资源优势,举办了300多场民俗节庆文化旅游活动,吸引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获得大批游客赞誉和好评。据统计,“三月三”假日5天,全区共接待游客1635.39万人次,旅游总消费126.46亿元。
● 出台《广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业以创建特色旅游名县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不断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形成了全域旅游发展的“广西模式”。2018年出台《广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提出力争到2020年,在全区建成20个以上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30个以上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把全区建设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海 南
● 实施59国人员入境旅游免签政策 海南于2018年5月1日起实施59国人员入境旅游免签政策,免签入境停留时间为30天,将团队免签放宽至个人免签。增设“59国人员入境海南旅游免签”专用通道,实现适用政策国家入境旅客随到随走,提高通关速度;加强前台引导人员培训,为入境外国旅客等提供周到的人性化服务。这项新政策是海南入境旅游免签政策的再次升级优化。
● 推动文旅融合,实施“文物+旅游”三年行动工程 印发《海南省文物+旅游三年行动工程实施方案》,以全国重点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重点,用3年左右时间,抢救一批濒危文物,实施一批文物旅游示范工程,打造一批文物创意品牌,规划一批文物旅游线路,构建“文物+旅游”服务体系。各市县和相关部门积极有序实施“三年行动”,推动开展了美舍河沿岸重要历史文脉发掘和修复等一批文物保护利用项目;举办“秦汉文明展”“普天同庆”等50多个精品展览;策划了红色旅游、骑楼街区、传统村落等一批文物旅游线路。
重 庆
● “巴渝文化云”“科普文化云”全面上线 重庆市公共数字文化阵地建设加快,“巴渝文化云”“科普文化云”全面上线运行。“巴渝文化云”借助覆盖全市的有线、无线一体化传输网络,打造数字电视端、PC端、移动端三位一体的服务平台。平台汇聚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图书馆等市级场馆资源,为重庆市民提供便捷、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数字文化用户达660万户。“科普文化云”在全市城镇社区、深度贫困乡(镇)村等地部署1800个大屏触控终端,覆盖全市800余万人次,持续为市民提供科普文化信息化资源的系统集成与精准推送服务。
● 2018重庆全球旅行商大会举办 大会主体活动邀请来自美国、英国、白俄罗斯、泰国等20多个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近400位旅行商、旅游机构代表、旅游行业国际知名专家参会,实地体验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从“三峡、山城、人文、温泉、乡村”五个方面,打包推出重庆文化旅游形象产品,现场签约30个旅游合作项目。
四 川
● “街头艺人”成文化风景 经过先后4批“成都街头艺人”招募,目前已有153组共260名街头艺人参与成都街头演出,累计表演1400多场,吸引观众65万余人次。成都“街头艺人”日益成为提升城市品位、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和助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
● 招募“公共文化服务体验师” 成都市文化馆2018年6月开始招募“公共文化服务体验师”。经过一个月的网上报名和筛选,最终确定85人当选成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验师”。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包括政协委员、高校教授、文化杂志主编等,普遍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敏锐的洞悉能力和扎实的文字功底。他们代表广大市民体验成都市推出的各类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招募活动成为成都拓展文化志愿服务、优化文化志愿者队伍、提升服务品质的一次有益尝试。
贵 州
● “多彩贵州文化云”实现由政府“端菜”向百姓“点菜”转变 大力建设“多彩贵州文化云”,2018年完成了9个市州文化信息资源上线运行,实现了全省覆盖和公共文化服务由政府“端菜”向百姓“点菜”的转变,公共文化资源进一步合理配置,畅通了文化部门与民众联络渠道。
● 开展“多彩贵州满意旅游痛客行活动” 创新开展“多彩贵州满意旅游痛客行活动”,鼓励游客变“痛客”,寻找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难点痛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全年拿出200万元作为奖励,奖励提供问题线索、难点痛点、整改方案的游客,倒逼全省旅游服务质量提质增效。
云 南
● 第八届澜湄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合作共赢 本届艺术节于2018年12月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举办,以“亲诚惠容、合作共赢”为主题,邀请来自澜湄六国以及南亚、东亚、西欧、美洲、非洲等地的艺术家联袂演出,并推出澜湄之夜民族音乐会、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澜湄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研讨会等活动。
● 一部手机畅游云南 云南省政府和腾讯联合打造的全域旅游智慧平台——“游云南”APP上线,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把游客需求、商家服务与政府监管有效连接起来,带动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服务进行全面数字化升级,并通过诚信体系、投诉平台建设,保障游客旅游全程省心、安心、放心。
西 藏
● “订单式”文化援藏结硕果 结合西藏文化单位的实际需求,2018年创造性地推动实施文化人才“订单式”援藏工作。“订单式”援藏实现了按需选派,对口支援更加精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截至2018年底,邀请来自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歌剧舞剧院等7家中央文化单位的14名“订单式”援藏文化专家,分赴西藏自治区歌舞团、自治区话剧团、自治区群艺馆、自治区图书馆和日喀则市民族艺术团开展为期3个月的援藏工作,帮助西藏打造精品剧目、提升公共文化建设水平,该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文化人才“订单式”援藏工作成为继教育、医疗组团式援藏之后的又一援藏模式创新。
陕 西
● 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精彩不断 本届艺术节进行了丰富的艺术呈现及跨区域文化交流。与前几届相比,本届艺术节除参与的国家和地区达118个再创新高外,呈现出陕西与丝路沿线地区结合得更为深入、艺术呈现与文化交流结合得更加紧密、惠民活动与群众参与结合得更为顺畅等特色。
● 2018陕西省丝路童话展演月为孩子们搭建圆梦舞台 本届展演月期间,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西安儿童艺术剧院等多家单位通过《童话》《伊索寓言》等多部优秀童话剧,为孩子们搭建起童话圆梦的艺术舞台。这是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实施的新的文化惠民项目,所有演出场次均实行惠民低票价。
甘 肃
● “丰收了·游甘肃”活动突出惠民性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就开展“丰收了·游甘肃”系列惠民活动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重点发布十大冬春旅游主题产品、200多家旅游景区免费或半价以下优惠、600多家旅游企业打折促销以及300多项冬春旅游主题活动等系列惠民举措,向广大农民群众和海内外游客发出邀请;发放丝绸之路自驾游护照;组织全省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和企业,在北京、上海、广州和陕西相继举办“邂逅丝路美食·遇见如意甘肃”“粤享丝路·冬游甘肃”等主题宣传推介活动,获广泛赞誉。
● 敦煌文博会助力民心相通 来自97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1200多位中外嘉宾参加博览会,吸引国内外企业广泛参展。敦煌文博会是甘肃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举措,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以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平台和国际化文化盛会,荣获“十大政府主导型展览会”大奖。
青 海
● 部省合作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文化建设 文化和旅游部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在青海西宁召开,会议部署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文化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助力深度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文化和旅游部与青海省人民政府签署《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文化和旅游部支持青海省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重点项目共13个板块、79个项目。
● 原创民族舞剧《唐卡》反响好 唐卡具有独特的传统工艺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青海原创民族舞剧《唐卡》讲述了唐卡艺人以生命作画、虔诚传承弘扬唐卡绘画艺术的故事,颂扬了青海热土上百姓的纯真情感。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和青海省重点创作剧目,该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已成为青海的一张文化名片。目前,《唐卡》提升版正在精心打磨中。
宁 夏
● 热烈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群众文艺表演《宁夏儿女心向党》和主题晚会《绽放新时代》成功举办,演出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宁夏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四大板块15项活动覆盖全区各市县区,全方位展示宁夏文化发展成果,为群众奉献了丰盛文化大餐。“天天有好戏、场场都精彩”精品文艺演出活动成效明显,共演出剧(节)目127场。艺术精品不断涌现,组织创演秦腔8部,推出《沙湖恋》等献礼歌曲12首,推出“中国梦·宁夏情”主题美术作品200余件。戏曲传承工作深入开展,动员各类戏曲团体、戏曲名家到全区各学校开展讲座、展演、互动活动800余次,戏曲进乡村演出500余场次。
新 疆
● 多彩活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精心打造现实题材艺术作品,重点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举办自治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在全疆各地上演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交响音乐会》和儿童剧《老虎和熊的故事》、歌舞诗《阳光下的舞步》、音乐会《丝绸之路》、音乐剧《冰山上的来客》、杂技晚会《阳光·梦》、舞剧《戈壁青春》、曲子剧《金子般的心》等,充分展现了新疆各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
● 旅游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018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5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50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高规格召开旅游发展大会,提出大力实施旅游兴疆战略,努力将旅游业打造成为战略支柱产业,努力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努力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经济强区跨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同步密集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支持和推进旅游业发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第十届职工文艺汇演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 本届汇演以“新时代奏响兵团深化改革最强音”为主题,展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时代奋力实现新作为、坚决履行维稳戍边职责的精神风貌。共有20台剧目(晚会)参加汇演,参演职工3500人,观众1.4万人。获奖的27台优秀剧(节)目中,现实题材作品21部,其中10部演绎了兵团深化改革和向南发展,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祝静统筹整理,本报驻各地记者等参与采写,各地文化和旅游厅局给予了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