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文化头条

文学是人生痕迹,也是对时光的挽留

2020-11-08 07:54:35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方寸

  “那个小岛上没有四季,阳光永远凶猛异常,好像离太阳一步之遥。在这个岛上待久了,便能看到,长成各种形状的时间正在那里走来走去地闲逛……”

  这是一个发生在孤岛上的故事——80后作家孙频今年夏天出版的新作《我们骑鲸而去》,写于疫情尚未发生之前。她觉得人的本质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写作十二年,是小说乃至文学让她找到“一种愈合自己的方式”。

  关于对“文学影响了我”这个话题的讨论,又延续到丹桂飘香的十月,在桂林举办的一场名为“秀峰文学论坛”上,孙频再次谈到,“文学可以帮我抵挡世俗生活中比较猥琐、丑陋的东西,让我拥有一些光亮”。

  铸造法器

  同为80后的女作家笛安,19岁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过了30岁,她偶尔会思考:“如果当时没有选择写小说,我还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

  答案是,非常荣幸成为一个写故事的人。

  在笛安的理解中,故事是人类经验的最大公约数,从懵懂的幼童期开始,在不同的世界,不同的角落,人类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但对于人生各种各样的经验,其中总有一些共通的东西。“所谓故事,就是储存这些共通经验的、类似于法器一样的东西。”

  “文学是在不同的时空中和来自不同时空的读者能产生交集、产生共情的一个好办法,就是碰撞到共通的经验,而这很大一部分是故事来完成的。”写作十多年,她越来越理解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也许在几十年后,上百年后,有一个人偶然在故事堆里面发现了我写的东西,然后说他能懂——我认为这是每一个作家的梦想,说明铸造的这个法器是管用的!”“在不同的时空长河里面,对另外一个未知地方的未知生命,对于某个陌生人来说,它是管用的——这让我觉得是一件非常迷人的事情。”

  评论家李敬泽在跨越千年的时空长河中,找到了诗人杜甫。

  疫情期间,他与相距不到三公里的父亲,近两个月不得相见。这时候,翻到杜甫的诗,当诗人在离乱之中忽然遇到老朋友,于是写道“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感慨相见不易。

  慢慢读下去,你会觉得杜甫写的不是千年前的事,而是我们现在的事。“就是我们当下的心事。”李敬泽说,那是每个人和亲人之间,既脆弱又亲切的那种惦念、互相遥望,在经历了惦念和遥望之后,终于见到一面,以及见面之后那种深沉的情感。“千年前的杜甫还在陪伴着我们,不仅陪伴我们经历人生明媚的日子,也陪伴我们经历人生的风雨。”

  文学森林

  广西籍作家东西是60后,写过多部作品,其中不少被改编成影视剧。他自我调侃,“如果文学是柴火的话,我可能就是熏肉了。”

  有人说凡是写作者心里都是有病的。怎样治疗自己?于东西而言,年岁增长,文学反而成了一种治疗方式。

  “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可能是逃避寂寞、逃避孤独,要钻到作品里来填充虚无的东西。最后发现是逃避现实、逃避自己,希望看到另外的人生,来弥补我们没有经历或者不知道的人生。”他庆幸跑到了文学森林之中。后来随着写作的认知、阅读的认知,文学教会他认识别人,也认识自己。

  “除了我这样的人之外,还有千千万万和我不一样的人。我把自己写明白了,但也写糊涂了,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当这种力量不仅影响我,同时我的作品又与读者产生了共鸣,或者影响了他时,文学的作用就发挥了。”东西表达了文学中极为重要的主题,“这个过程让我们建立了一种更加宽容的、理性的,或者说坚强的人生观,甚至影响到我们如何认识别人、认识自己,以及怎么去面对世界。”

  70后作家弋舟有相似的感悟。他自认是个有人格缺陷的人,脾气不好,经常会和妻子争吵。写了20多年,夫妻关系才变得越来越和谐。“文学改变了我个人的生活。我们能够理解笔下的人物,就不能够理解我们现实生活的亲人吗?”

  有人问他,当作家最重要条件是什么?弋舟使劲地想,很诚实地回答,“要有巨大的理解他人愿望和巨大的理解他人的能力,这是作为作家的核心要求。”

  在弋舟看来,文学带给我们主动面对世界的能力。“当遭遇事物的时候,我们可以是主动给判断、下定义、去命名世界的一个人。”

  精神光芒

  赵柏田的写作生涯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坐标是浙江的一个小县城。20多年过去了,这些人成了文学的失踪者。“我还是会怀念他们,怀念这些失踪者。”

  他有时候会自问,一个人选择了写或者选择不写,到底谁会生活得更好一些?当回到那个县城,跟那些朋友们见面时他发现,他们活得不坏但又不怎么好。“就像我现在一样,也是这样一种不好不坏、中间状态的生活,就是一个平庸者的生活。”

  “它让我的生命变得充实,我的灵魂实时感觉踏实。”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末的赵柏田,坚定认为文学对他的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学能让我对美保持敏锐,甚至在美的事物面前保持一种谦卑,我觉得在这个意义上,我有理由让它陪伴一生。”

  孙频也会自问,如果有一天不能写作了,或者不让写作了会怎么样?

  “那将面临着与现实世界赤裸裸地相对”,她为此痛苦,甚至觉得恐惧,“好像我在这个世界上将会失去一个能容纳我的安身之地。”

  “人生会经历一些暗黑时刻,可是你会非常努力的、非常艰难的朝着理想的人格一点点去靠近,这个过程别人可能体会不到,但在漫长写作中,真的是能感觉到这种来自于精神力量的光芒,是可以照亮一个人的。”她庆幸遇到写作这种适合她的生活方式。

  不管是多么美好、多么充实的生活,你在经历它的时候,它也正在逝去。

  “但文学变成了生命的一个遗存、变成人生的一个痕迹、变成对时光的一个挽留、变成对你所经历的一切的纪念。”今年86岁的作家王蒙如是说。

编辑:郑鑫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年七夕节

    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七夕节,是中国人歌颂美好情感、追求幸福生活、推崇责任担当的节日,始于上古,传承至今。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