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时代的遗憾
■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配套设施问题凸显,观众体验感变差。
在锦城艺术宫辉煌的背后,设备设施老化等问题日益凸显,甚至有不少像《猫》、《战马》等国际上知名的大型演出和优秀的剧目由于场地和设备的原因无法在蓉上演,成为市民心中的遗憾。
市民张先生是个文艺爱好者,一有时间就会到艺术宫看演出。他颇为遗憾地说道:“每次在剧场里看演出都非常享受,但每次停车都让我头疼。”
“锦城艺术宫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建筑,可能配套设施稍微落后,比如停车场等硬件条件,但剧场舞台是非常标准的国际演出舞台,从专业技术层面上来说是完全不影响演出质量的。”锦城艺术宫相关负责人说。
记忆与新生
巴金曾为之感叹 艺术宫凝结了一代人的文化记忆
“我家乡有这么一个漂亮的剧场,我很高兴。”这是著名作家巴金生前最后一次返回四川,参观当时新建成的锦城艺术宫时说过的话。说这话时,时任锦城艺术宫美术师的邓光奇就在一旁。若干年后,回忆起此情此景,年逾古稀的邓光奇唏嘘不已。
而邓光奇与锦城艺术宫的缘分则从艺术宫诞生时就结下了。“1985年,我有幸参与了锦城艺术宫的建设工作。当时,我主要负责将名家设计的17幅壁画描绘到花岗石上,再交给刻工刻制,前后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邓光奇由衷赞美道,“这17幅壁画以“华夏蹈迹”为主题,体现了中华演艺文化发展历史,以及对美的艺术追求。”邓光奇觉得,锦城艺术宫壁画与正名那座名为《蹈》的雕塑是整个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锦城艺术宫建成后,邓光奇一直住在其附近的员工宿舍里,一直住到了2007年。他还曾参与过锦城艺术宫演出的宣传报道工作,包括写短文,拍摄演出照片等。“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看着艺术宫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如果要拆迁,我真是舍不得。”
事实上,锦城艺术宫凝结了一代人对于城市的文化记忆。所以搬迁的消息一出,也引来了极大的关注与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