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两张粽叶叠加,折叠成漏斗状,再舀上一勺糯米,加到粽叶中……”端午假期第一天,坐落在武汉东湖之畔的湖北省博物馆游人如织。走进一楼大厅,一场别开生面的亲子文化活动正在这里举行。10余名小朋友和家长在志愿者的指导下,正认真地学包粽子。
“仲夏端午。端者,初也。”吃粽子、竞龙舟、喝雄黄、忆屈原……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丰富的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情感。
端午节期间,全国多地博物馆通过举办形式多元的活动,增强博物馆与社会的互动,让文化“动”起来、让历史“活”起来,群众在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感悟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亲近传统 增进认同
童声齐诵《离骚》,亲子学包粽子,自制香囊……端午节期间,湖北省博物馆“礼乐学堂”品牌活动结合节日主题,举办“粽情端午”传统节日活动,邀请10组家庭参与节日课堂,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历史故事。
4岁的尤翌舒试了好几次都叠不好粽叶的形状,糯米总是漏出来。最终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他成功包好了第一个粽子,高兴地向旁边的妈妈展示。
“从16日到18日,依托‘礼乐学堂’,我们每天邀请一些家庭走进节日课堂、互动体验等科普活动。不仅为他们讲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还引导他们体验包粽子、制作香囊、画龙舟等互动活动,感受传统过节方式。”湖北省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钱红介绍。
2014年9月,湖北省博物馆创办了“礼乐学堂”教育品牌。迄今为止,“礼乐学堂”以“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形式服务社会,举办各类教育活动2000余场次,通过线上线下配合,服务公众35.5万余人次。
“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我们会举办更多更好的活动来推广传统文化。”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说。
感受民俗 追寻记忆
菖蒲、艾草、桑葚、樱桃、粽子、五毒饼以及八仙桌上的钟馗画像,走进北京民俗博物馆,老北京人过端午的场景便在这近700年历史的东岳庙内呈现。
今年端午节,北京民俗博物馆准备了包粽子、画王老虎、系长命缕、点朱砂、祓禊祈福等节令习俗体验,以及香道、插花、剪纸、风筝、泥塑、豆塑、毛猴等民间传统手工艺体验。
端午节期间,北京民俗博物馆还特意邀请故宫博物院书画部主任、研究室主任余辉老师,带领观众们一起寻找古代画作中隐含的端午文化线索,探寻以龙舟赛为题材的画卷的背后故事。
东岳书院传统文化系列讲座也让观众受益匪浅。今年的端午节,北京民俗博物馆坚持“走出去”战略,立足首都的文化功能定位,不仅为首都人民奉上节日大餐,还开创新的发展模式、服务其他地区的观众——其中,6月15日在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推出“华衣冠佩——北京民俗博物馆精品文物展”;6月18日走进泉州晋江安海,举办东岳雅集端午钟馗画展……
动静结合 传承文化
6月16日,南京博物院艺术馆长廊内,主题展览“我们的节日——端午节”吸引了众多观众。今年端午节期间,南京博物院从6月15日至18日举办“我们的节日——到南博过端午”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吸引公众亲身体验,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南京博物院从2008年起就结合场馆改建和空间重组,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有意识推进“岁时节庆”活动走进博物馆,并特别开设了非遗馆。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表示,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珍存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记忆。
找龙、画龙、拼龙……端午节期间的内蒙古博物院,一群孩子或在展厅中寻找与“龙”相关的展品,或利用博物院提供的材料描绘、拼贴出自己心目中的“龙”,更有“小讲解员”为观众介绍展品,讲解中华龙文化。
自2011年开始,每年端午节内蒙古博物院都会推出“博物院里过端午”“端阳怀古”等系列主题活动,不仅为观众介绍端午节的习俗,还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拓展知识。“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丰富,我们必须把阵地利用好,奉献更多的文化盛宴。”内蒙古博物院院长陈永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