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我不是药神》以及《西虹市首富》的双核驱动,今年7月电影票房逼近70亿元大关,打破历史纪录的同时,较去年同期大涨近20亿。而《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的耀眼成绩,也让文牧野、闫非、彭大魔等年轻导演风头正劲,姜文、徐克等大导演貌似离殿堂很近,却离市场和观众渐行渐远。
7月的中国电影市场,可以说新导演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姜文的《邪不压正》败给了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而现实喜剧《西虹市首富》则甩掉了《狄仁杰之四大天王》10个亿的身位。值得一提的是,文牧野是首次拍摄电影长片,《西虹市首富》则是导演兼编剧闫非和彭大魔的第二部作品。这种“代际交替”的新气象让人欣喜,因为这说明了中国电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一方面,中国电影的受众人群向低龄化迁移,中国电影的人才结构也发生了重要转变,新人必定要出头;另一方面,电影的创作方式确实已经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
以徐克导演《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归来为例,看这部电影颇有种既老又新的复杂感觉。“老”的是《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明显出自老派电影人之手,拍摄手法和表达方式都是旧式的一板一眼;而说起“新”,导演徐克确实没有放弃自己的想象力,东西方各种元素在片中的杂糅,其努力的架势确实不输新人。
曾经拍摄了《青蛇》《黄飞鸿系列》《顺流逆流》等诸多经典的大导徐克,近年来早已“主攻”视效,沉迷于电影技术创新。然而,徐克只记得技术上的创意,却忘记了题材的创新,很遗憾,他的方向错了。徐克玩得高兴,如今却败给了“现实主义潮流”,之前《阿修罗》的狼狈撤退已经证明了古装大片的彻底落寞,《狄仁杰之四大天王》虽然不至于惨败,却在同期上映的《西虹市首富》面前呈现出疲态。
对中国社会人生地不熟的徐克,只能用遥远的年代感和架空的魔幻来拍摄中国故事,所以有了之前《智取威虎山》的成功和《狄仁杰》系列的延续,“避实就虚”是徐克的聪明,也是他的无奈。
姜文导演何尝不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当观众坐在影院内,就要进入姜文的绝对主场,你仿佛是一个拘谨的客人,看着有点自恋但是确实有才华的主人给你展示的是他所欣赏的一切事物——北平上的屋顶和屋顶上的李天然。
《邪不压正》讲述了一个跨越15年的复仇故事,逻辑并不复杂,但是在姜文的主导下,这个寻仇的故事又加入了复杂的关系,变成了姜文饰演的蓝老板所掌握的一个多方博弈的棋局,故事的男主角李天然反而变成了筹码,于是出现了逻辑上的做作。姜文有他的浪漫唯美与才气冲天,但他的强势却成为这部电影最为脆弱的一个环节,以至于观众在影院中被操控的感觉如此强烈,会在影院中叛逆起来。
文牧野等新导演,他们无法获得强大的资本支持,无法去跟老导演们比特效和场面,那么,他们能比的就是“生活”本身,而这恰恰是目前中国电影的空白之处,他们无意中找到了中国电影的一处新宝藏。这些年来,中国电影始终是架空的状态,所谓的《妖猫传》式的“大唐盛世”、“奇幻武侠”,以及《长城》那样的中西结合,都未能直接回应中国观众的焦虑和渴望。可以说,电影界呼吁多年的“应该从本土文化中寻找灵感”、“应该多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在今年的暑期档终于有了回响,因此能够对中国观众的内心产生一击而中的穿透力。
只有对自己自信、对本土文化自信、对本土观众自信,才有可能产生有意义和价值的作品;作品扎根生活,这样才能获得切实感受及创作动力。此次,新导演们的崛起并非是在“伤害”老导演的创作,相反,他们可以与老导演们形成一种互补式的成长,这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是无限的风景——当新的作品形态、电影类型、创作方法、话语方式不断走向市场前台,才会形成电影创作和电影产业新格局。
文/本报记者 肖扬
供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