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 玩转300多种乐器, 所有的大家都是杂家
广州日报全媒体:你是当代五弦琵琶的代表人物,当年费尽心力把它复制出来,它的“重生”,对你的演奏、艺术有什么样的影响?
方锦龙:四弦到五弦不是简单地多加一根弦,涉及到定弦和演奏方法、古乐谱研究等多个层面。最终的方案是将琴体扩大,改变传统四弦琵琶的拴弦之法,将琴轸改为左二右三。五弦琵琶是我的一个标签,也让我的演奏如虎添翼,不止是加了一根弦,音乐理念也提升了很多。琵琶的音域更宽,音色也更加立体丰富,甚至可以更多地模仿其他乐器的音色。多了一个四度,就像多了一个低音喇叭。像古曲《十面埋伏》中列营一段,用五弦琵琶加上低音后,场面更壮观了,擂鼓和号角也更有声势了。
广州日报全媒体:你的微博名叫“多琴方锦龙”,能“玩转”三百多种中外民族乐器,怎么做到的?
方锦龙:触类旁通,但只会一样乐器是不能成类的,这四个字仔细一琢磨,我就找到了方向。学的乐器越多,就越能触类旁通。我对国乐很了解,对印度、日本、埃及、挪威、爱尔兰等国家的音乐风格也都很了解。
广州日报全媒体:除了乐器演奏,你本人还是乐器收藏家,并且跨界与茶、诗歌、绘画、书法、教育等诸多领域合作,这对你的艺术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方锦龙:一定有好处。琴棋书画诗酒茶,具有丰富的文化、阅历才能更好地进行音乐创作。所有的大家都是杂家,只有杂家才能成为大家。
向“老祖宗”寻求智慧,民乐体现文化自信
广州日报全媒体:怎么看待“白发网红”这个新身份?
方锦龙:音乐使人年轻,玩中国音乐更年轻。中国很多乐器来自大自然,比如,泥巴捏巴捏巴就成埙了。民乐温润,对身体特别好。55岁成为“网红”,让我有了更多的粉丝。年轻人对国乐如此着迷,对传统文化来说是一件好事。
广州日报全媒体:现在的琴童学琴,首选的是钢琴、小提琴这些西洋乐器,你怎么看?
方锦龙:钢琴很高雅,难道古琴就不高雅?钢琴600年历史,古琴可已经存在3000年了。古人抚琴之前是要沐浴焚香的。如果只关注西洋乐,我认为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现代中国缺雅士,对传统文化缺少一种仪式感。三拍子是约翰·斯特劳斯最先创造的吗?不是。魏晋名士阮籍创作的《酒狂》,就是最早的三拍子,他将重音放在了第二拍上。
广州日报全媒体:你觉得民乐特别能体现出我们的文化自信?
方锦龙:老百姓一定能在传统音乐中寻找文化自信。我出访塞浦路斯,当地政要听完一曲便热泪盈眶地冲上前来拥抱我,一定是我们的音乐感动了他。我们民乐的曲子很小,但“小曲大弹”,里面有很多内涵。
外国人看到我们的音乐宝贝啧啧称奇。比如,龠,有9000年历史。骨笛,有8800年历史,那时古人已创造了七声音阶。簧,有不同的音高,到了青铜器时代,几个簧绑在一起便能生发出很多种声音。五六千年前,我们的先人用陶土烧制了埙,同时诞生了篪。国乐中,蕴含了中国人的智慧。比如古琴,琴长三尺六寸,象征一年的三百六十日,标志音律的13个徽,象征一年中的12个月加一个闰月。古琴,轻轻一拨就将我们带到了几千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