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记者 吴雨阳
关键词: 安居
简介:该剧以轻松幽默的形式,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北京大杂院里平民老百姓的普通生活,讲述了心地善良的城市平民张大民,始终以乐观的心态和诙谐的态度认真对待生活和亲情。该剧以“显微镜”般的视角,观察琐碎的生活细节和渺小的人生困境,让观众从中看见自己,看见亲人,产生共鸣。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讲述者:南京市民郑自海
2000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塑造了一个“巧舌如簧”的主人公张大民,他凭借“贫嘴”的本事,愣是在苦日子里咀嚼出温馨和乐趣。剧中,张家给观众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住房困难。一家六口人,挤在一个大杂院的两间小平房里,外屋白天当作客厅,晚上就是母亲和两姐妹的卧室;兄弟三人挤在里屋,仿佛住在学生宿舍;三兄弟先后结婚,屋里拉帘子,愁得张大民“看见个集装箱都恨不得住进去”。直到政府实行拆迁改造计划,经过一番波折,一家人才从四合院里的小屋搬进了现代化小区的三居室。
房子少孩子多,屋子永远不够住。其实,二三十年前大多数老百姓就是这样过日子的。和张大民相似的“蜗居”经历,72岁的南京市民郑自海至今历历在目。十多年前,他一家六口居住在南京老城南一间27平方米的瓦房里。他回忆说,屋里太挤,只能动手搭个阁楼,放张床让孩子睡;每逢下雨,房顶破瓦整天漏水,家里摆上盆盆罐罐,没有一处干燥的落脚地;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去公厕排队,半天排不上,急死人。《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五弟张大国酒后失言,哭着表示自己大学毕业后“上内蒙古,上新疆,到西藏种青稞,再也不住蚂蚁窝”,当时的郑自海,也满心焦灼地盼望着改善居住环境。1999年,终于盼来了好消息,政府实施住房改造计划,郑家作为较早的安迁户,搬到了南京市南湖街道,住进了干净卫生、宽敞明亮的楼房。
郑自海的儿子郑宽涛对自家最早居住的平房很有感情。尽管现在已经住进了管理更加智能化的现代小区,他时不时还会回到安品街14号,看看自己长大的地方。“经过城市景观改造,原先破旧的老城南已被划归为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一些从明清、民国到建国后的经典建筑都得到了重视和保护,体现着城市深厚的文化内涵,现在,来南京旅游的人,都爱到老城南看看原汁原味的南京。”追昔抚今,郑宽涛十分感慨。在他看来,城市改造的意义不仅在于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更要让历史积淀适应现代化需求,让人们得以感受城市的文明底蕴,收获心灵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