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文艺

“消失的名菜”重现金秋诗会

2020-10-20 13:32:07 来源:广州日报

  博物馆联手美食家创新打造 “镇海楼之夜”周五晚亮相  

  “消失的名菜”重现金秋诗会 

  来源:广州日报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
  图/广州博物馆提供

  “食得系福,着得系禄。四大酒家,人人听到耳都熟。手掌咁大只鲍鱼(南园)食到嘴都喐;江南百花鸡(文园)胜过食龙肉;鼎湖罗汉斋(西园),一味清香无口浊;大翅(大三元)更名扬,六十元有价目……”这是20世纪前半叶广州流传的一首有关“四大酒楼”的歌谣。

  

  还原后的“江南百花鸡”将出现在金秋诗会上。

  

  历史悠久的老菜谱

  

  历史悠久的老菜谱

  

  历史悠久的老菜谱

  其中,文园的“江南百花鸡”,据说是一道“初尝惊艳,百吃不厌”的名菜。广州有“无鸡不成宴”之说,各家老店相关名菜众多,这道菜何以能高标高举,广为传唱呢?在本月23日即将举行的“镇海楼之夜——‘留住乡愁’金秋诗会暨‘消失的名菜’首发仪式”上,“江南百花鸡”将和众多“消失的名菜”一道登场亮相,伴着诗歌的吟诵,在良夜中、名楼前,进行一次广州传统文化和匠人精神的探寻之旅。

  老菜谱中找线索,

  经无数试验还原名菜真容

  回顾名店历史,自古便能“吸引顾客舞文弄墨”

  在杨柳主编的《羊城后视镜》中,对“江南百花鸡”有着详细的记载。其做法是选用原只靓“鸡项”(未下蛋的雌鸡),斩下鸡头鸡翼后,拆骨去肉,留用完好的鸡皮,酿上鲜虾肉为主、爽滑美味的“百花馅”,猛火蒸熟后斩件砌回鸡形,拼上鸡头鸡翼勾芡上席。“听起来是一种鸡,实际上更像是一道汤”,广州博物馆副馆长朱晓秋说。

  而文园当年的创始,正是广州文化,特别是西关文化在发达商业市场中结出的硕果。其创始人陈福畴和池林、池深兄弟,考虑到西关一带富商和文人云集,好儒雅之风、重生活韵味的特点,筹资新办了这家能“吸引顾客舞文弄墨”的酒家。当时文园被设计成独具韵味的花园式庭院,中间开凿出一个大水池,池中遍植荷花,周围多种菊花,夏日荷香拂面,秋日菊荣醉人。池侧的主楼称为汇文楼,大小房间俱全,摆上酸枝家具,挂上名家字画,储以文房四宝,可文人雅集,可洽谈商务。这种设计,可以说开创了早期园林酒家的风潮。后来广州城内多处为人称道的园林式酒家,不能不说与文园等历史上的名店创意有关。

  史料记载,晚清年间,广州已有贵联升、福来居、玉醒春、品连升等大字号。其中,贵联升尤以“满汉全席”出名,108款美食集合名菜正食、地方小食、四时佳果为一体,大盘小盘齐上,口福和眼福齐饱;贵联升的鱼翅也甚为出名,以至当时还流传一首“竹枝词”:“由来好食广州称,菜式家家别样精。鱼翅干烧银六十,人人都说贵联升”。稍晚一点,文园等四大酒家横空出世,除了百花鸡,南园的白灼螺片,“一沸即起,甘脆鲜美,不可名状”;西园的鼎湖上素,由肇庆鼎湖山庆云大师指点烹制而成,清香四溢。

  “实事求是,不尚浮夸”——广州人重节约的匠人精神

  那么这些名店,是不是寻常人等高攀不起呢?也不是。朱晓秋说,从他们考察广州早期美食发展的过程中发现,当时的很多名店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推出不同的配搭,开门迎客,皆大欢喜。比如太平南路的陆羽居酒家,推出多种价位的整桌筵席,十五元的组合里就有“蟹蓉燕窝”“鹅肝雀片”等听起来很上档次的菜式。他家的广告单上还特别写明:“实事求是,不尚浮夸”“价钱与味道,都应研究”。朱晓秋说,广州很多传统老酒家,讲究不浪费、不奢华,在寻常食材的精工细作上下功夫,用厨师的技艺和对食材的理解,对本地风味的认知,做出最美味的佳肴,“这是真正的匠人精神、职业精神”。

  说起此次镇海楼之夜中推出“消失的名菜”的初衷,朱晓秋说,有时会想找寻一下那些地道的老广州味道,找寻那些过去常见、现在却因种种原因而很难找到的著名菜式。于是他们从20世纪早期的老菜谱中寻得线索,与中国大酒店的老师傅们携手,经过无数次试验,一道一道地还原了多道“消失的名菜”。这些“五大碗”“四小碗”,不仅是广州美食文化的载体,也是广州城市文化重实惠、重节约的体现。当中很多菜的分量都是刚好够一人一块,不多不少,绝无浪费。

  此外,这也是博物馆推动城市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发挥专业机构馆藏、学术优势的新探索。

  朱晓秋说,“消失的名菜”并非只是推出一次的消耗品,而是考虑长期推出,其目的,就是让那些想寻找老广州味道的人,有一个好的去处。

  文之道

  博物馆文创“无形”胜“有形”

  即将于10月23日举办的广州博物馆品牌活动“镇海楼之夜”,将在灯火璀璨的镇海楼下夜间进行,通过音乐、诗词、舞蹈、粤语童谣等多种艺术形式巧妙串联,将饮食文化和岭南风味相结合,情景交融,切实感悟岭南文化情怀。

  以《镇海楼赋》为底本电子化展现的动态画卷

  活动开场,将以广州博物馆馆藏的一级文物,卢子枢、陈恭尹书画合璧的《镇海楼赋》为底本电子化展现的动态画卷作为开场,展现镇海楼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作为广州城标,自明洪武年间由朱亮祖始建镇海楼以来,历代名人雅士,登楼赋诗、作画、写赋不绝如缕,留下了无数佳作名篇。《镇海楼赋》即是其中十分突出的一篇。而诗书画一体的佳作,又出自广东历史上的杰出人士之手,更是难得,这也是这件重量级文物少有地与公众见面。

  竹枝词、童谣、吟唱广州的诗歌在夜色中回荡

  这场金秋诗会里,我们还能听到那些优美的广州竹枝词。竹枝词本源于民间歌谣俚曲,明清时代经由文人墨客的发掘加工,逐渐形成一种清新别致,以反映民情风俗、城乡风物为主的艺术形式。它们带有诗的韵致,又多了几分民间气,仿佛从河汊间、山林里飘来,带着瓜果香、鱼虾味,让人想起那些笑意盈盈的船娘、虾仔、樵夫、山民。

  广州的特色童谣也将在诗会中得到展现。说起广州童谣,可不只有“月光光,照地堂”。多样丰富的童谣,是城市生活的浪漫瞬间,是孩子们的梦想和记忆。

  在这场金秋诗会中,还有不少吟唱广州之美、广州之好的诗歌会在夜色中回荡。

  广东是诗歌大省,《全粤诗》收录历代诗歌6万多首。在重阳节这个融登高、敬老、康健、赏秋、团聚、品酒等文化内涵于一身的传统节日期间,在镇海楼举办以广州、岭南为歌咏对象的诗会,可以想见,不仅有利于深度挖掘广州文化之美,亦有望打造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与“镇海楼”IP相互赋能的年度城市文化品牌。

  在“原址”的情境中得到某种特殊的文化体验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此次“诗会+美食文化挖掘成果展示”的组合,可以说是方兴未艾的博物馆文创的一种新形式。一般来说,说到博物馆文创,我们大多会想到那些钥匙扣、笔记本、小包包,实际上,博物馆文创在这几年的飞速发展中,从形态到内容都在快速蜕变。“有形”不再是博物馆文创的唯一形式,更多的时候,博物馆通过授权开发、合作研究等方式,“无形”地输出文化IP,比如今年大行其道的直播,又比如火爆一时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还有数也数不清的博物馆研学等。

  “镇海楼之夜”其实算是一种沉浸式的文创开发模式,让观众能在一种“原址”的情境中得到某种特殊的文化体验。这样的沉浸式体验,我们在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工地研学中能看到,在广州起义纪念馆的沉浸式话剧中能看到,在农讲所的可视化讲解中也能看到。博物馆与观众之间,不再被一层厚厚的馆墙区隔,越来越多地共享空间、分享创意、互换身份。这是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进阶的表现,也是观众欣赏水平提升的必然。广州的博物馆、广州的夜经济、广州的文化,必将在这样互促互进的螺旋上升中快速进化。

编辑:韩瑞敏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年七夕节

    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七夕节,是中国人歌颂美好情感、追求幸福生活、推崇责任担当的节日,始于上古,传承至今。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