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文艺

东坡先生另一首中秋词

2020-10-24 08:28:42 来源:华西都市报

  来源:华西都市报

  □奉友湘

  东坡先生的《水调歌头 中秋》大家都耳熟能详: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每年中秋,其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几乎都是当今人们问候、祝愿亲朋必引的名句。这首词是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苏轼在密州时所作。那时,他与弟弟苏辙已经七年没有见面了。这年中秋,他怀念弟弟,感叹人生,在酒后一挥而就,写下这千古绝唱。

  差不多10年以后,东坡先生在黄州又写了一首《念奴娇 中秋》,这首词是这样写的:

  凭高眺远,见万里长空,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里面既有“大江东去”中的“江山如画”,也有“明月几时有”里的“琼楼玉宇”;既有李白的“举杯邀月”,也有自己的“乘风归去”;既有崔颢的“历历树”,也有陆龟蒙的“清凉国”。此词用典众多,借句繁复,最终成为抒发自己感情,向往那个冰清玉洁世界的又一佳作。

  以在下的陋见,曾经认为这首中秋词远较前一首逊色。觉得借典太多,甚至用自己写过的句子过多,感觉怎么成了“杂拌”,感觉怎么不似“何事长向别时圆”那么主题鲜明。其实,真正了解此词背后的故事,才渐渐明白东坡先生苦吟此词的深意。

  苏轼当时被贬谪至黄州,充团练副使,差不多相当于当今的州县武装部副部长吧。他被命令不得离开当地,没有签署文件的权力——总之,他是被监管的对象,官职只不过是领一份薪水养家的依据。显然,他此时的收入让全家的生活捉襟见肘。于是他在黄州城东不远的东坡之上,自己开垦耕种十来亩田土,种稻种桑种菜,甚至种上果树,过上地道的农夫生活。他在那里盖了五间屋,号为雪堂。他自比陶渊明,甚至认为自己是陶渊明转世,并自号东坡居士。这个大文豪,便又有了一个美名。而且后世之人都特别喜欢叫他苏东坡,也许这样叫更为亲切吧!他还自己下厨,以简陋的食材,创造了东坡肉、东坡汤等等佳肴,为后人留下了经典的美食。

  可是,你千万不要以为他过得很惬意。他毕竟不是真正的农夫,这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生活。他在乌台诗案中死里逃生,被贬谪黄州已经是万幸。他这个案子连累了驸马王诜,被革去一切官爵;好友王巩被流放到西北;弟弟苏辙被贬谪到筠州任酒监,距黄州约160里。另18位朋友司马光、范镇、张方平等等被罚了红铜20斤、30斤不等。

  可以说,苏轼是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来到黄州的。他的心情是苦闷的,他的生活是压抑的,他的精神是疲惫的。尽管当地的知州厚待他,常常请他宴饮;甚至长江对岸的官员都仰慕他,常请他过江赴宴,但他自己的痛苦还是只有自己消化。他的苦闷一方面通过当农夫的劳作去散发;一方面通过交友、宴饮去释放;更重要、更主要的一方面是通过诗词、文章的创作去挥发。

  就是在这种身处江湖,远离庙堂,空有报国爱民之心,却无报国爱民之门的郁闷之下,伟大的东坡先生在又一个中秋之夜,把一双智慧的明眸,射向了太空。他仰望着那一轮明月,想像着天上宫阙的美丽,清新,清凉,纯洁,那里没有争斗,没有诽谤,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小报告”,没有文字狱。有的只是琼楼玉宇,江山如画,烟树历历。他趁着酒意,举杯邀月,伴着自己的影子,狂歌飞舞;他想象着腾飞的感觉,向着冰清玉洁的月宫乘风而起,无须鹏翼,自己便能生出双翅,直上重霄。

  处浊世而向往清凉仙境;陷绝境而不坠青云之志。也就是在黄州,东坡先生留下了“大江东去”的豪放,前后《赤壁赋》的旷达,《记承天寺夜游》的闲适,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的奇崛。江山如画,气象万千,让诗人放下小我的哀怨和屈辱,豪气如虹,诗兴泉涌,文思飞迸,挥动巨笔写下这些流传千古的伟大作品。

  而更让我辈感动的,是东坡先生在人生的低潮期依然保持着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报国的宏愿,爱民的情怀。他在黄州的乐观向上和坚韧不拔,以及产生黄钟大吕般鸣响的丰富创作,为他政治上的再一次崛起,并抵达一生中政治地位的巅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韩瑞敏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年七夕节

    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七夕节,是中国人歌颂美好情感、追求幸福生活、推崇责任担当的节日,始于上古,传承至今。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