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文艺

王卓一周写出《大同江之歌》

2020-10-28 08:38:11 来源:辽宁日报

  来源:辽宁日报

  为《东北日报》发表的一首长诗谱曲

  王卓一周写出《大同江之歌》

  辽宁日报记者 杨 竞

  作为延安鲁艺第六期也是最后一期的毕业生,今年92岁的王卓是辽宁为数不多的仍健在的“老鲁艺”人之一。

  王卓是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有着重要影响的作曲家之一,从上世纪40年代起从事音乐创作。他的作品紧跟新中国发展的脚步,真实地反映了特殊历史时期的风雨历程。其中,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创作了清唱剧《友谊之歌》,交响合唱《大同江之歌》,歌曲《英雄的高地》《爱民模范罗盛教》《地雷搬家》《一个朝鲜妈妈》等,歌唱中朝人民的友谊。

  从“红小鬼”成长为作曲家

  王卓9岁参加革命,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从一个“红小鬼”逐步成长为一位成就很高的红色作曲家。70多年来,王卓创作了数百个音乐作品,其中包括歌曲交响乐《东北好地方》,清唱剧《友谊之歌》,歌剧《雷锋的童年》,歌曲《有了共产党就有了强大的中国》 《岸英之歌》《出征歌》《做双军鞋送前方》等。

  2020年10月的一天,记者走进辽宁省金秋医院,在一间老干部病房里见到了王卓,他坐在床边给记者讲述他9岁时参加八路军和在延安鲁艺学习及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故事。

  1928年,王卓出生在山西雁北地区的牛星堡村,他的家乡距离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发生地不到10公里。1939年5月的一天,八路军的一个宣传队来村里演出,演的都是宣传抗日的歌舞,大家都爱看,宣传队离村时,他就悄悄地跟在队伍后面,坚决要求参加八路军,就这样,9岁的王卓参加了八路军,成为晋察冀抗日宣传队的一名小队员。

  1944年,王卓进入鲁艺音乐系就读,成为鲁艺的第六期学员。在艰苦的环境中,他在鲁艺开始学的是作曲兼二胡,后来又改学拉小提琴,成了鲁艺乐队中的一员,之后,他逐渐成长为一名作曲家。

  闷在小屋子里作曲

  采访时,王卓向记者讲述了创作交响合唱《大同江之歌》的过程。他说,1951年1月,塞克写的长诗《大同江之歌》发表在《东北日报》上。东北鲁艺音乐部部长安波和副部长劫夫研究决定让他谱曲,找到了正忙着为朝鲜前线做炒面的他,把任务交给了他。歌词共260行,是一部用器乐、声乐等形式表现的交响作品。任务重、时间紧,当年他才23岁。

  王卓说,自己在一间打不开门窗的小屋子里整整写了一个星期,饿了吃几口面包,然后,继续伏案苦干。当《大同江之歌》脱稿王卓走出房门时,一见阳光,他的眼睛突然疼痛难忍,刹那间周围的东西都看不见了。他想自己才23岁,难道眼睛就这么失明不能再写歌了?后经医生诊断是眼睛劳累过度、长时间见不到室外光线所致,不会失明。王卓心中悬着的石头总算落地了。

  交响合唱《大同江之歌》分为三部分,表现了朝鲜人民对祖国、对和平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对侵略战争的憎恨,表达了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誓死保卫和平的战斗决心。

  《友谊之歌》在轰炸中诞生

  1952年,为了更好地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战绩,中国音乐家协会从全国抽调了10名词曲作家赴朝创作。一天,王卓正在一个前线指挥所工作,突然从敌军打来一发炮弹,落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他以为一定会发出震天动地的爆炸声,谁知却出人意料地没响,原来是一颗哑弹,不然,王卓的生死还不知会怎样。

  在纷飞的战火中,为了写好《地雷搬家》这首歌,王卓跟着起雷英雄姚显儒的小组观察怎么把敌人埋在我方阵地前沿的地雷起出,又怎么埋在大德山对面敌人的阵地脚下,在敌军探照灯不停地闪照下,王卓看了个一清二楚。志愿军某团副政治委员刘汉说:“您是用生命谱写志愿军的歌啊。”

  清唱剧《友谊之歌》是王卓与词作家鸣戈在前线一个被水冲成的山洞里创作出来的。创作时,敌机日夜在我军驻地山村上空不断盘旋、扫射、轰炸,而他们却照样在洞里埋头创作。经过几天的顽强拼搏,一部反映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战斗友谊的清唱剧《友谊之歌》在敌机的轰炸中诞生了。

  王卓对过去的事情大多记不清了,但他对延安鲁艺和在朝鲜战场写歌的往事却记忆犹新……说到动情处,他的眼里闪耀着光芒。能在硝烟四起的朝鲜战场上创作出多个优秀音乐作品,王卓说:“是因为鲁艺精神鼓舞着我,在鲁艺学习的日子让我受益一生。”王卓告诉记者,他还有一个创作计划,想为沈阳写一部交响音乐作品,就从“九一八”事变写起。

  

  当年,天津音乐学院的师生演唱王卓的作品。(资料片)

编辑:李学平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年七夕节

    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七夕节,是中国人歌颂美好情感、追求幸福生活、推崇责任担当的节日,始于上古,传承至今。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