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文艺

秋冬究竟应“养阳”还是“养阴”?

2020-11-01 13:57:07 来源:广州日报

  秋冬究竟应“养阳”还是“养阴”?  

  四时养生需辩证看待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葵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葵(翻拍)

  自霜降过后,今年的秋季已渐行渐远,寒冷的冬季即将到来。而随着季节的转换,养生保健的方法也要有所变化。

  

  《煮茶图》 丁云鹏(明)

  

  《佳雪围炉图》 钱贡(明)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按《黄帝内经》提出的“顺时养生法”,秋冬两季,正是阴盛阳衰之时,此时应防冻润燥、去寒就温,以养人体之阳,即以“养阳”为主。

  但《黄帝内经》又提出秋冬要“养阴”,这不是互相矛盾吗?

  “春不减衣”“秋不加帽”是怎么回事?

  “秋冬养阴”一说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且与“春夏养阳”并提。该篇提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这段话提出了两个养生要点:一是“四时阴阳”乃万物生存的根本,只能顺之不可逆之。二是春夏要“养阳”,秋冬要“养阴”,其目的也是顺从“四时阴阳”这个万物之“根”。

  显然,《黄帝内经》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并没有违背顺时养生之道。

  按常理,春温夏暑易伤阴,春夏理应“养阴”。秋凉冬寒易伤阳,秋冬理应“养阳”。为何《黄帝内经》反而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呢?

  中医认为,春夏行阳令,春为“少阳”,夏为“太阳”。秋冬行“阴令”,秋为“太阴”,冬为“少阴”。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万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春夏之所以要“养阳”,是因春时阳始生,风寒之邪尚能为患,稍不留意便会感冒,故不宜过早减衣,应注意御寒保暖,以养人体之阳,“使少阳之气生”。

  夏日炎炎,阴气内伏,暑毒外蒸,人体外热内冷。人们喜纳凉、吹空调、喝冷饮,殊不知纵意当风,任性食冷,均伤人体之阳,易患暴泄风寒之疾。故夏日既要处阴凉以避暑,又要避免被湿露冷气所伤,更不宜过多食冷。唯有如此,才能使“太阳之气长”。

  同理,秋天燥邪为患,易伤阴,宜服用滋阴之品及搽护肤品以防燥邪,“使太阴之气收”。冬天寒冷,人体外冷内热,但人们喜食辛辣,或饮酒以御寒,而辛辣食物易生内热,喝酒太多易生湿热,饮食太过则伤阴。

  正因人们在春夏只知“养阴”不知“养阳”,在秋冬只知“养阳”不知“养阴”,《黄帝内经》才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点。这种养生理念,是提醒人们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四时养生,春夏固然要“养阴”,但不可忘了“养阳”。秋冬固然要“养阳”,但不可忘了“养阴”。这正是《黄帝内经》在养生保健方面的高明之处。

  这种养生理念,在民间早已深入人心,并体现在很多民谚和习俗中。如“春不减衣”“秋不加帽”“冬吃萝卜夏吃姜”等。春天不减衣,就是“养阳”;秋天不加帽,正是“养阴”。萝卜清凉通气,冬天吃了可解体内之热。姜性温辛,夏天吃了可补养体内耗损的阳气。

  “秋冬养阴”怎么养?

  中医上的人体之“阴”,是指精、血、津、液。这些营养性液体,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也是阳气化生的物质基础。“秋冬养阴”就是要护藏精血,珍惜津液,使精气内聚,以滋养五脏,远离疾病。医家提出,“秋冬养阴”有以下几种方法:

  1.慎食辛辣、适量饮酒以“养阴”。多食辛辣之物,或喝酒过多,会大量消耗人体津液,出现发热、盗汗、口干舌燥等状况,不利“养阴”。

  2.调整精神心理以“养阴”。秋冬万物敛藏,人的神志也要随之而调整。秋天要“收敛神气”,“无外其志”,更不要“悲秋”。冬天要使“志若伏匿”,心境平和。这是精神心理上的“养阴”。

  3.静坐吐纳、吞咽津液以“养阴”。每日睡前或起床前,闭目静坐,气沉丹田,专注于呼吸,多咽津液,以滋润五脏。

  有益于“养阴”的药物,有麦冬、西洋参、生地黄、玉竹、枸杞子、百合等,可酌情服用。

编辑:韩瑞敏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年七夕节

    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七夕节,是中国人歌颂美好情感、追求幸福生活、推崇责任担当的节日,始于上古,传承至今。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