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图书

微信里的爸妈最爱说些啥,微信里的老妈像“哥们”

2018-05-10 15:24:24 北京晚报

  征画选登

  《微信中的妈妈》 绘画:常柳钰(14岁) 北京一七一中学初二(16)班

  编者按

  不知不觉中,微信几乎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沟通平台,对不少学生和家长来说,微信上的沟通甚至更多了些特别的味道。本版上上期编发的《我妈用“垃圾”推送爱我》,让读者看到了一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微信里时刻用各种“链接”等“生存宝典”对女儿进行“狂轰滥炸”的妈妈;本期,又有四位同学分享了各自微信里的爸妈。不论是微信链接、视频语音还是朋友圈回复,微信里的爸妈们都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尽管通讯手段在变,沟通方式在变,但不变的,是父母对孩子们的真切关怀、殷切期待……

  微信中的老妈少了“麻辣”

  李艺抒(15岁)

  我的老妈是个文艺女中年,颇有文艺范儿。现在的她是最累的,上有老下有小,每天洗洗涮涮、收拾屋子,周末还要送我去上课……

  有时我喜欢睡懒觉,每当妈妈看我还没起床,就会读单词、念古诗,我烦了,就用继续装睡抵制她,可是中考成绩出来的瞬间,我就泪流满面了。如果没有妈妈平时的督促,也许我不会考了全班第一;如果没有妈妈陪我在公园坚持跑步和打球,可能我的体育成绩拿不了高分。但高中住校后,终于有一天,我对妈妈的唠叨再也忍无可忍,一气之下删了妈妈的微信。可没了微信,我的心里却是空空的,顿觉黯然神伤。第二天晚上,我又主动加了妈妈的微信,没过多久,妈妈发给了我如下的微信:“未来的小李医生啊,老张颈椎病又犯啦,头晕眼花、恶心想吐,这病不能受打击和刺激,尤其是亲闺女的刺激……”

  妈妈在微信中最常发给我的内容大都是我感兴趣的,如理科的知识点啊、红楼梦之类,真感觉我的老妈现在快成了半个“红学家”了。此外,还有时不时一个中医知识小链接,保护眼睛按揉哪个穴位,肚子疼按哪个穴位止痛……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我已渐渐喜欢上了中医,四诊八纲、五行学说、君臣佐使,《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让我对中医充满了好奇。

  微信中的爸爸是“可爱型”的,他以前不怎么玩手机,现在没事的时候就捧着手机,看得津津有味。记得以前我和爸爸妈妈玩脑筋急转弯:“人在干什么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爸爸说:“晚上走路的时候。”我说:“白天走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走不稳,更何况晚上?”爸爸笑道:“我的脑子从来不转弯!”我看书久了眼睛发酸,于是就买了蒸汽眼罩戴上,爸爸在微信里跟我说:“戴上眼罩太黑了,咋学习啊?用剪刀剪两个洞吧。”哈哈哈……

  生活中的老妈有点麻辣,微信中的老妈比较温婉;生活中的老爸憨实可爱,微信中的老爸更加憨实可爱。虽然在学校能感受到爸爸、妈妈给予的温暖,但是隔着一个屏幕还是少了些真实感,每到周五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家。家,温暖、包容、幸福,一个盛满爱的地方。

  本文作者女,出生于2002年10月,现就读于北京市第十二中学高一(6)班。

  微信里的老妈像“哥们”

  李子涵(13岁)

  我们在生活中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微信了。与爸妈互加微信,主要是为了方便沟通,但有意思的是,那平日里对我非常严厉的老妈,在微信里却像个活泼可爱的大孩子。

  老妈并不年轻了,但是在微信里,她有一颗爱玩的心。我们共同关注漫威的公众号,她经常在微信里给我推送最新影讯、明星八卦和幕后制作花絮。老妈也悄悄摸清了我的爱好,偶尔把她看到、听到的一些奇闻趣事在第一时间发给我,然后大惊小怪地问我:“你说这是真的吗?”“你说这是为什么呢?”同时还会加上很多搞笑的表情符号。每当这时,我都觉得她像一个幼稚的孩子,然后我就要调动我的全部聪明才智来回答她的问题。我们还经常就微信里的热门话题共同讨论一下,比如霍金去世啊,美国联合英法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啊……如果光看我们的聊天记录,肯定有人会以为这是一个和我关系不错的“哥们”。

  微信里的老妈,有时又像一个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孩子。在生活中,她对我要求非常严格。一涉及学习,争吵总是难免的,老妈发起脾气来简直是雷霆万钧,从母慈子孝一下子变成鸡飞狗跳,弄得全家鸡犬不宁。没办法,我当时只能低头认错,心里却觉得被冤枉,不能释怀。但是,不出一天,我的手机就会接二连三地收到老妈通过微信发过来的文章《不读书、不吃苦,你要青春干什么》、《孩子被冤枉了该如何安抚》……这虽然不是面对面的道歉,但我也能感受到老妈的用心良苦,还有她在管教我时激烈的思想斗争和复杂的心情。

  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微信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我妈也不例外,她会经常推送一些有关学习方法、阅读技巧、考试真题等链接给我。老妈还像一位信使,每周三“北晚作文版”公众号一更新,她立马转发给我,让我及时关注新的征稿题目,学习其他同学的好文章。

  生活中的我们越来越忙碌,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微信,是我和妈妈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我们分享快乐的使者。

  本文作者男,出生于2004年6月,现就读于北京五中分校初二(4)班。

  “秒接”微信的妈妈

  李楠(16岁)

  我妈是个变化多端的“神人”,在家里,她是家务活的一把手,做饭、扫地、洗衣服样样精通;在外面,她是细心的“经理人”,确保我们的出行一切顺利。生活中,她是我们家的开心果,笑声永远充盈着我们的屋子。而微信中的妈妈,却又是另一种样子。

  “写在国际读书日”、“高考那年,我成了暴发户”、“哈佛笔记”……打开微信私聊对话框,链接无处不在,一篇篇励志“鸡汤文”简直让我应接不暇。但这些链接也让我得以及时地了解很多事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我曾独自出国游学,报平安的微信消息和语音、视频通话便在我与妈妈的对话框里占了很大比重:“妈妈我们到了!”“好好玩,注意安全!”……当我抵达目的地时,妈妈这边已是深夜,然而我的微信语音一定会被妈妈“秒接”。虽然妈妈一向有在睡前将手机关机的习惯,但在国外游学的日子,妈妈总要特地开着机等我的消息,我通常都会在回到酒店后与妈妈视频,兴高采烈地向她讲述我经历的种种趣事,妈妈则全神贯注地听着我的每一句话,仔细观察着我的每一个表情,还时不时地提醒我多喝水、多吃水果。我恍然意识到,在妈妈心里,我是她的中心,所以她可以不顾时间的早晚等我的一个消息;她可以放下手头的工作来倾听我的心声。她就像是个中规中矩的圆形,我是那个在正中间的点,我可以拥有很多个不同的圆,而她只有一个中心。

  随着微信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家长群”变得日益活跃。“老师能发一下所有科目的成绩吗?”“老师发一下孩子们的排名吧!”很多家长看重孩子的分数,但我妈从来不会攥着成绩单对我耳提面命,而是在考试后和我一起分析学习效果,鼓励我、督促我,让我在一个开明的环境中成长。

  本文作者女,出生于2001年9月,现就读于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高一(5)班。

  微信中的爸妈是“活宝”

  徐鄢双可(15岁)

  以前住在家里,我的爸妈是贴心的厨师、采购员、保洁员、司机、心理医生……是我的保护神。他们像所有父母一样,照顾我成长,帮我化掉风雨,让和风丽日一直伴我前行。现在我住校了,两星期才回家一次,与爸妈微信的时间渐渐多了,他们每一句关心的问候、一个表情包以及那些南辕北辙的回复,甚至连微信中的错别字,我觉得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在我们微信聊天中,处处都洋溢着长辈专属表情包,让我感受到炽热的关怀。如在微信中,爸爸先发一个春光明媚的免费表情包,然后问:“明天回来你什么安排?”我说:“睡到自然醒呀,然后和同学约着逛街。”他就会发一个5毛钱的特效失望的表情,加一句“早点回来!”当我发朋友圈时,永远也猜不到他们会回复什么。有一次我发了条朋友圈:“刚才看到两个同学在饭堂因为排队打起来了,我也是醉了。”妈妈居然回复:“他们打架,你喝酒干吗呀?”这一下,我更“醉”了。此外,爸妈发红包的方式总是娱乐性十足。我说:“弹尽粮绝,生活困难。老板,行行好,赏点儿吧。”妈妈回复:“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呀!”“我现在不在,有事再联系。”我无奈地说:“唉,谁相信我是亲生的呀?”妈妈这才发了一个偷笑表情,外加200元红包……

  真是家有二老,如有二宝。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微信中,我们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本文作者女,出生于2002年8月,现就读于北京市延庆第二外国语学院贯培学院2017英教(2)班。

  征稿征画

  查看征稿征画近期主题以及本版已刊发的作品可关注“北晚作文版”微信公众号。由于本报邮寄稿费需提供本人身份证号,请在投稿投画时注明。

  本版邮箱:hzzw1000@163.com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民间藏宝人的爱与愁

    不管民间博物馆选择怎样的方式生长,人气才是最关键,有了客流量才可能让博物馆真正“活”起来。

  • 我在我思:应信村茶比酒香

    许多人爱茶,是因为茶香氤氲的岁月最平宁。对于许多专心爱茶的人而言,天价茶或许大富大贵,但真正的好茶,却是无价的。

  • 十竹斋木版水印艺术展杭州举办

    十竹斋木版水印艺术作品展,展示了木版水印这门传统技艺在当代取得的提升和发展。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绽放青春风采 培养未来人才

  • 优势栏目

    斗牛狂欢节传递云贵非遗文化

  • 优势栏目

    朗读,需要理由吗?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