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2020年七夕节
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七夕节,是中国人歌颂美好情感、追求幸福生活、推崇责任担当的节日,始于上古,传承至今。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国家和民族复兴的根本路径是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企业
——读卢纯先生《重企强国》有感
杨万东 中国人民大学
在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历史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擘画了宏伟发展蓝图,“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赫然出现在报告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充分说明强国须重企,重企必强国。
对于国家而言,要实现从大国到强国的跨越,必须重视企业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铺路搭桥,把培育世界一流的企业作为国家战略;作为企业来说,更应该把做大做强为己任,为初心,为担当。认知“重企强国”的内涵,思考“重企强国”的意义,探索“重企强国”的路径,践行“重企强国”的使命。
中国企业做强做大做优既需要理论思考,也需要在方法路径上进行实践,还需要精神层面的引导和激励。
卢纯先生曾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主要领导职务,又做了五年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党组书记和董事长,在任全国政协常委之后又参加了多家央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活动的督导,并担任督导组长,其丰富的工作经历形成的开阔视野,使他对“重企强国”有着更执着的理念,有着更深切的体验,有着更独到的思索。
因此,手捧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卢纯先生的《重企强国》,能深切的感觉到先生对中国企业做优做大孜孜不倦地思考,矢志不渝地探索,可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现实成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值得认真思考。
该书讨论了企业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世界企业成长史的回顾,特别是对中国企业发展、改革与制度创新的讨论,提出强国皆重视企业发展,培育、建设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和强国重企是所有大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求富图强的必经之路。
现代企业是制度文明的伟大创造
中国自秦汉以来即以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成为中国社会的主体组织形式,虽有财技之学稍存于世,但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富国强兵之策、重本抑末之术,缺少像西方文化中从古希腊的色诺芬的家庭经济学,就开始研究奴隶制下的企业管理问题这样的文化传统。中国古代伟大的治水工程、甘肃祁连山下山丹的军马场、历朝历代皇家的御制作坊等,虽都具有企业的某些运行模式和形式,但需求内部化、管理官府化、产权单一化、预算约束软性化而不具有企业的根本性特征。
该书中作者通过对企业理论的深入思考和实际工作的现实体悟,认为企业以其兼收并蓄的组织能力、聚合要素的枢纽功能、创造价值的现实能力、永恒发展的存在方式 、不断迭代的演进路径、崇尚奋斗的精神追求,成为社会变革的促进力量,并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特质。当一家企业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功能特性后 ,就具有了颠覆创新、创造思想、传播理念、塑造文明、改变世界和影响未来的力量,从而是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创新的推动者,但同时利润的驱使又会使其不断试探法律和道德的底线,甚至可能会以其无序和冒险的生产和经营将世界经济拖入经济危机的泥潭。
一、世界一流企业的本质特征和共性特征
作者在书中着力提倡的,是要建设一批世界一流企业 ,认为世界一流企业不仅具有现代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多种功能和特质,而且具有一些更本质性的特征,如全世界、全要素的联通性、企业组织和行为的全球性、发展的无边界性、功能的多元性、发展范式的创新性 ,其共性特征则表现为十个方面:一是优越强大的核心资产和极高的市场价值,二是引领世界行业的领军地位,三是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和卓越的管理团队 ,四是宽广的国际视野、强大的国际影响力、高水平的国际化经营能力,五是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六是具有世界知名的企业品牌和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七是能够实现基业长青的长期持续经营,八是对国家和社会有巨大贡献,九是具备公道正义,充满人文关怀的工作环境、事业平台和成长空间,十是具有强烈深厚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这些概括未必十分全面和准确,每家世界一流企业可能也会有所侧重从而各具特色,但确实从多个维度较为直观地描画出世界一流企业的立体形象。
正因为世界一流企业具有这些特征和优点,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在不同国家,都发挥了国家经济支柱的作用,国家规模越小,这些企业的作用就更加明显,最典型的是韩国的三星在韩国GDP和就业中的占比特别高,历史上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美国的太平洋铁路公司、杜邦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等,也都发挥了类似作用,支撑了这些国家经济和就业及在世界上的崛起。
二、中国企业的世界500强之梦
中国由于明清以来的闭关锁国,给世人的印象中中华民族是一个保守、封闭的民族,第一家算是现代企业的是1872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到1910年时,成立的现代企业也只有500余家。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五 ”时期在苏联援建下的156项重大工程,奠定了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的基础,但学习苏联形成的浓厚计划经济色彩形成中国有工厂而无企业的特点。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中国的企业不仅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不断转型为现代企业,而且民营企业的大量涌现更给中国企业群体注入了更大活力,一批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到2019年,中国有129家企业上榜《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比美国多8家位居全球第一 ,比排名第三的日本多出77家。更重要的是,中国上榜企业门类齐全,分布在全部上榜的17个门类中,而且还有两家规模和盈利达到上榜条件的企业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烟草总公司没有参评。
但是,中国多数上榜企业大而不强,与排名靠前的企业差距明显,存在的问题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许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二是创新能力和基础研究跟不上,三是多数仍处于靠规模、政策、成本优势,缺少长期战略引领和战略开拓能力,四是国际经营能力、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不强。与此同时,中国一些大型企业则已走出了大国重企的新路,出现了中国水电、中国高铁、中国航天 、中国路桥、中国电网、中国电信、中国网络、中国建筑等明星行业和企业,这些企业紧跟国家战略,掌握核心技术,对标世界一流标准,打造跨界合作平台,汇聚一流人才,形成独特企业文化和品牌,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先锋和代表。
三、强国重企永远在路上
在世界一流企业的成长史上,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芬兰的诺基亚、日本的索尼都有一波三折的成长与挫败、改进又奋进的动人故事,同时也给中国企业很多很重要的启发。显然,要成为世界一流,不在规模和多元化,而在做强做好核心主业 ,最重要的就是瞄准世界一流的标准不断创新,从而要求企业战略上有格局和定力,管理上能管控风险并把握机遇,既能选好用好企业的“一 把手”和 “关键少数”等企业家型帅才,又能汇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和能工巧匠,既能优化资本结构,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又能合作扩能打造发展平台,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在企业的发展中培育企业的文化内涵,使强国重企不仅体现在企业能力和规模效益上,同时也体现在时代精神和优秀民族文化的充分融入和发挥光大上。
在书中,作者多次饱含深情地以自己曾任职多年的中国三峡集团为例,讲述了这样一家普通的国内水电工程企业如何通过视野提升、格局提升、影响力提升,从而走向世界并成为世界领先的跨国能源投资集团的传奇历程,因是亲身经历,非常具有说服力。作者在全书中,充满激情地回顾世界企业的发展史和中国企业的改革史,一片痴情地讨论了世界一流企业对一国经济的重大贡献和中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紧迫性和可能性,富有情怀地叙述了大国重企的内在要求、国际现状和国内现实,既肯定成绩,也正视问题,既放眼世界又立足中国,既提出发展的目标,也提出具体实现路径,全书有理论、有事实、有案例,也有国际水平与中国比较的数据 ,道理娓娓道来,字字句句都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和切身体会,对于有志于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中国各类企业家,一定能得到共鸣,对于有兴趣了解现实中中国央企企业家的心路历程和志向情怀的读者,也会产生诸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