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创意

透过技术“慧眼” 洞悉观众需求

2018-05-08 08:15:53 中国文化报

  本报记者 连晓芳

  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为博物馆提升自身的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崭新的解决之道。5月3日,由上海博物馆主持开发的国内首个博物馆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验收,即将投入使用。该项目为上海博物馆的管理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作出了初步尝试,同时也是未来“智慧上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化分析博物馆数据

  2016年12月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用3年时间,推进文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调动文物博物馆单位用活文物资源的积极性。上海博物馆数字化管理平台是以数字化为技术手段、以博物馆学为理论依据开发的数据分析和管理系统,所采集的内容包括上海博物馆的藏品、观众客流、新媒体传播、展区观众的行为、文创产品销售等数据,涵盖了博物馆收藏、研究、传播三大功能,对数据进行科学挖掘和精准分析后,最终以可视化的形式予以表达。

  上海博物馆信息中心主任刘健介绍,对应博物馆的主要功能,该系统分为“人、馆、物”三大板块,通过互联网入口、现场服务入口及馆内局域网入口等多种来源实现数据汇集,达到俯瞰式的数据观测效果,准确及时、全面综合地反映博物馆的实时运行状况。据悉,上海博物馆拥有结构完善、数据丰富的藏品数据库,14余万件珍贵藏品的基本数据和研究、保管、动态利用数据齐全,为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对公共服务效果进行数据画像

  在上海博物馆数字化管理平台,既可以精确获取馆内每天,甚至每小时的观众人数,又可以大致了解到馆内观众的实时方位;通过展馆APP及WIFI信号抓取的客流数据,还可以实时了解各展厅的人流实况,并能够根据预设的环境预警阈值自动对人流拥挤的状况进行报警,及时触发解决预案,为观众提供安全、舒适的参观环境。同时,借助该系统,馆藏文物体量、藏品与展品的比例、博物馆实体空间、常设陈列的传播能级、博物馆的远程传播效应一目了然。

  举例来说,数字化管理平台可以根据观众在某一个展厅内的参观线路,直观“编织”出一张路线图,通过这张路线图,可以发现展厅中观众很少走到的区域。布展人员还可以通过比较每个展厅内观众留驻时间的长短,分析热点区域的人流数量,挖掘出最受欢迎的展品,从而找到展陈的亮点与盲点。而在文创方面,大到销售数字,小到观众购买集中的时段,也都可以在数字化管理平台上一一显示。

  刘健告诉记者,通过对上述各种数据的长期累积和多维度分析,可以获得博物馆公众服务效果的数据画像,得到博物馆传播的趋势性预测,这将为上海博物馆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实施基于馆藏和观众需求的精准服务提供重要的评估及决策依据。

  深化数字人文领域研究

  作为上海博物馆数字化管理平台中的专题子项,“董其昌数字人文”可谓国内博物馆在数字人文研究领域进行的一次开拓性实验。该项目以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为本体展开数字化研究,以直观的形式展现与董其昌相关的时、地、人、事,并尝试引入最新的机器学习技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分析中国古代绘画的元素及特征,构成素材数据抓取和聚类的自动化模式,这也是目前博物馆中国书画研究和展示的首创手段。

  据刘健介绍,在“董其昌数字人文”项目中,不仅可以高清浏览书画细节,还能了解到人物图谱、足迹图谱等基于强大关联关系的数据可视化展示——大到董其昌从出生到去世每一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小到其一生中的几次重要出行,都被作成了可视化图表,一张社会关系网络图即可形象地勾勒出这位书画大师一生的历程。

  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正在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以文化保存与传播为己任的博物馆在时代的变革中也面临着自我更新和发展的挑战。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上博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搭建能够为未来多点办公一体化数字管理打下基础,推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探索让文物‘活起来’的新路径。”

编辑:昕亚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民间藏宝人的爱与愁

    不管民间博物馆选择怎样的方式生长,人气才是最关键,有了客流量才可能让博物馆真正“活”起来。

  • 十竹斋木版水印艺术展杭州举办

    十竹斋木版水印艺术作品展,展示了木版水印这门传统技艺在当代取得的提升和发展。

  • 凤凰的魅力

    阳春三月来到凤凰小镇,这座江边小城,在烟雨中静静地躺在南华山的臂弯中,任由多情的江水从身边幽幽地流淌。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斗牛狂欢节传递云贵非遗文化

  • 优势栏目

    朗读,需要理由吗?

  • 优势栏目

    八旬钢琴大师再奏经典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