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创意

小冰“毕业”,人工智能会抢饭碗吗?

2020-07-08 08:35:49 来源:天津日报

  天津日报记者 翟志鹏

  近日,由微软打造的人工智能助手小冰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获该校音乐工程系2020届“荣誉毕业生”称号。据介绍,小冰目前已掌握流行、民谣和古风三种风格的音乐创作,难道人工智能要进入艺术领域,和艺术家抢饭碗了吗?

  这并不是多才多艺的小冰第一次在艺术领域博得关注。2017年,小冰推出了首部原创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2019年,小冰的美术作品参加了中央美术学院2019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据了解,小冰在创作之前需要接受和人类相似的学习过程,学习大量诗歌、美术、音乐的相关内容,经过在此基础上的积累、调教,小冰就可以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

  那么,人工智能是否可以替代人类进行艺术创作?笔者认为应谨慎看待。艺术创作是通过一定形式反映现实、表达情感的文化活动,固然需要技术,但更应倾注情感与思考。但就目前来看,人工智能距离具备人类的情感与思考逻辑还遥遥无期。小冰在《阳光失了玻璃窗》中的诗作,初读觉得有趣,但细读起来经不起推敲。这些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意象极其丰富,这得益于其强大的数据学习能力,但也仅止于此。作品最大的硬伤,是缺乏人文的情感、思考或哲理,它可以带给人惊艳,却难以令人感动。

  虽然无法成为好的艺术家,但人工智能完全可以成为人类的好帮手。在诸如识谱记谱、识别文字、查找资料等机械性劳动上,人工智能之于人脑无异于计算器之于算盘。笔者曾与多位作曲家谈到当今的创作条件,他们普遍认为,比起海顿、贝多芬时期,当今的作曲家是幸福的。借助人工智能,几下点击就可以完成此前几周乃至几个月的准备工作,也因此可以将更多的时间专注于创作上。资料显示,小冰已协助超过500万名诗歌爱好者创作诗歌。

  不可否认,科技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可能。但是面临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们在充满期待的同时更应抱有一份理性与冷静。在一些特定用途中,人工智能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艺术创作,但并不能完全替代人类。有人说,艺术是人类抵挡人工智能的最后一块阵地。这种说法很形象,却也曲解了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两者之间并非对立,而是可以亲密无间地合作。据了解,除协助艺术创作以外,小冰还加入到文创设计、非遗保护、儿童美育等工作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社会价值。一个美好的智慧未来,应该是人类与人工智能和谐相处、各司其职、携手创造的。

编辑:卢云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 始惊三伏尽 又遇立秋时

    经历了一段时间夏季酷热的考验后,8日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