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2020年七夕节
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七夕节,是中国人歌颂美好情感、追求幸福生活、推崇责任担当的节日,始于上古,传承至今。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光明日报记者 曾毅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昊 干杉杉
“这几个菜差不多够了。”到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景区的游客发现,这里的农家乐不仅提醒他们别点多,还推荐起了小份菜、拼菜。
海曙区繁华的商贸中心——天一广场的中央台阶上,市民席地而坐。台阶的花岗岩亮得直反光,不远处,晚风吹来孩子们的笑声。
鄞州区百丈街道潜龙社区,居民们把自家的花搬到了共享花园,城市微改造把曾经的垃圾死角升华成家门口的风景。
这一城触“地”可及的文明,源自宁波力争高分夺取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的扎实行动。“文明建设要从根做起。”宁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邓晓东说,从“五连冠”的高起点出发,宁波正在高标准、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并将创建成果转化为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城市客厅:高品质示范区
6月5日,宁波正式启动首批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项目——今年内在全市重要商圈、广场公园、交通枢纽、迎宾道路、旅游景区等20个城市客厅创建可席地而坐的示范区域,至2022年创建100个此类高品质示范区域。“市民在这些示范区域里可以随时随地坐在地上,衣服不会弄脏。”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郑一平介绍说,这是宁波创新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有形抓手,是城市管理精细化的表现,也是体现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一杆秤。
宁波老外滩,这个1844年开埠的港口如今已经是这个城市繁华的风向标、时尚的晴雨表。7月24日,老外滩成为全市第一个挂牌的城市客厅示范区。观江水远去、看霓虹闪烁,宁波将花坛、台阶交给了游人。为此,江北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通过深度清理、重点保障及增加保洁频次,通过高压冲洗机、地面深度打磨机、落叶吹风机等科技型清扫工具结合人工清扫,全方位、无死角地还原了路面本色。
同样是清除“黑色牛皮癣”,宁波城洁宝环保技术公司总经理沈妙君翻开一本清除药剂环保配方表。他已经将连续16年升级换代的各类清洗药水免费提供给城管环卫部门。“普通办法铲除一块口香糖污渍需要十多分钟。用上药水后,不到两分钟即可彻底清除。”
天一广场每天的人流量超过10万人次。最近,负责物业管理的工作人员邓林发现,乱扔烟头的快“绝迹”了:“我们摆放了80个户外烟缸,根据烟头数量调整烟缸摆放。这一招,让落地烟头减少了近一半。更喜人的是,环境也在改变人。席地而坐都可以,许多人就扔不下手,更不要说随地吐痰了。”
8月14日,宁波市首个席地而坐会客沙龙在东部新城市民广场举行,来自东部新城核心区及南部商务区、鄞州文化广场的代表,牵手组建宁波第一家城市会客厅创建大联盟。可行、可坐、可聚、可观将是联盟成员共同的目标。
城市美学:绣出来的画卷
8月22日,鄞州区钟公庙街道的菜场提升一期工程正式完工。门前整齐划一的停车位、由专人负责的垃圾分类、每个摊位统一制作的二维码等,让这个23岁的菜场脱胎换骨,一扫往日湿漉漉、黑乎乎、乱哄哄的形象。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邓晓东表示,绣花的关键,在于眼要准、活要细,让每一个针脚都精细精美,绣出精致优雅的城市品牌,绣出和谐宜居、群众满意的城市画卷。
创意点亮城市角落,是宁波市结合疫情防控、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文明城创建而组织实施的一项行动,通过激发艺术创造力,在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等区域的角角落落进行微改造、微创意、微提升,让卫生死角变成独特景观,实现人居环境的干净整洁有序,街巷空间的优化美化亮化。在北仑区月季社区北极星村,坑坑洼洼的小区路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画满琴键的“钢琴路”。在镇海区海港社区港务新村,一幢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的垃圾房被改造成社区垃圾分类服务驿站,小区前不久被评为浙江省垃圾分类高标准示范小区。
行走在大街小巷,细心的市民发现,宁波建筑工地的围挡换了“脸”。以前那些乌突突、单一的隔离装置如今都美美地写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绿水青山”“大美宁波”等内容,成为城市宣传的新阵地。而在老外滩、三江口的闹市区,200多块户外LED大屏上,全都有公益广告的身影。宁波三江六岸的楼宇立面灯光秀,也紧跟时代旋律,用最美的城市夜景传递文明理念。
“面子”靓了,“里子”也要亮。通过无人机监测、大数据管理,宁波聚焦农贸市场、城中村、屋顶垃圾、地下空间、海岸线等部位,“海陆空”三管齐下。自复工以来,已清理了25400多幢商务楼宇、城市住宅及农村民居的屋顶。在余姚邵家丘村的“美丽家园”建设行动中,以道德信贷为核心的“道德银行”正发挥着作用。“庭院干净与否,关系到每户人家‘道德银行’的评分,如今人人都会主动打扫自家小院。”村党总支书记黄宝康表示,2012年,邵家丘村推出“道德银行”,为每户家庭建立道德积分档案,对文明行为进行评分,道德分数优异的家庭可获得银行免担保贷款等优惠。
提升,“智慧+”从不缺席。今年5月底,鄞州区160余座公厕挂上了特有的“身份证”——一块写着“公厕管理、共同参与”文字提醒的二维码标识。人们只要拿出手机扫描,就能直接进入鄞州区环卫管理中心的智慧公厕管理平台,留下评价或建议。这套公厕考评监管系统实现了对公厕保洁员、巡检人员、考核人员的同步管理,公厕管理也迈入智能化时代。
8月8日上午,宁波城市大脑建设应用启动仪式举行。这个总投资4.6亿元的“大脑”,将以城市治理应用需求为导向,一体化建设大数据中心,重点在政务服务、执法监管、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实现“一网通办”“一脑通治”“一屏通览”“一码通服”。
满城文明:行为共建 成果共享
“看见中山西路上的绿化带护栏正被切割,好好的护栏为何要切掉?”8月3日,网友在网络问政平台上提出了疑问。对此,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的答复是:“文明不是靠围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拆除护栏是对城市交通秩序、道路绿化管理者和广大市民的真正考验,也是文明城市的试金石。恢复中山路沿线美丽风景,关键靠大家自觉。”郑一平说,这个案例启示我们,文明行为共建,文明成果才能共享。
多元共治齐发力,宁波搭建多方平台、引导各方力量,形成了一场全民参与、人人共享的“大合唱”。北仑区领衔实施文明经营实践活动,推出全省首个文明经营二维码;镇海区文明上网,网络大咖与10多万网民发起文明上网十大公约;江北区制作出富有宁波城市文化特色的“甬城公筷”。全市976个文明村镇、850家文明单位、329个文明校园示范引领,36家文明单位分别与36个老旧社区签下结对共建协议书、107家文明单位分别认领107个交通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活动。50余万名志愿者在疫情向好之后,又积极行动起来投身清洁家园志愿服务。
于是,在宁波的街头,总能看到这些素不相识的感动——地铁宝幢站内,一名不到两岁的孩子独自逆行走上扶手电梯眼看就要摔倒,刚刚上岗的站务员马栋虎直冲过去把他抱了下来交给父母;奉化区街头,轿车与电动自行车相撞,骑车人被卷入车底,10多位路人迅速聚拢,报警、抬车、救人仅仅用40秒;象山路旁,陈念武拾到了装有15000元现金和重要证件的手提包,烈日下原地等待失主一个半小时,直到完璧归赵……
还有那些一直坚守的奉献。南门街道马园社区81岁的方老伯,化名“心愿”22年捐款近50万元;堇山中路开面馆的老板黄龙尧,每天中午给环卫工人提供免费午餐;潜龙社区里当保洁工人的爸爸张士亮病了,15岁的双胞胎姐弟利用暑假,顶着高温每天从早上8点半清扫到下午4点;九龙湖镇的周先生照顾不能自理的舅舅多年直至老人去世,面对舅舅留给自己的房子,他坚决与兄弟姐妹一起分配,一家人共同书写了孝老爱亲、兄友弟恭的美丽故事。
与此同时,宁波坚决对不文明行为说“不”。不听劝阻在网吧吸烟还动手打人?云龙派出所对其作出了行政拘留15天的处罚;“霸王车”乱停、开车看手机?交警部门公开曝光不打码;遛狗不佩戴犬牌、不牵狗绳?江厦中队开出了《宁波市养犬管理条例》后的第一张罚单;农贸市场垃圾分类不合格?市分类办亮出“红灯榜”限期整改……
“在宁波,都挺好。”如今,宁波全市已推出五彩四明、斑斓海岸、绚丽浙东三种类型的农村文明示范线55条和多姿三江城市文明示范线两条。步步有风景、处处有文明,这个城市颜值高,更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