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2020年七夕节
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七夕节,是中国人歌颂美好情感、追求幸福生活、推崇责任担当的节日,始于上古,传承至今。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放弃北京白领生活,把没落家庭作坊变成年销售额400多万元的文创企业
把农村老妪变匠人的“犟皮匠”
乔雪是个“犟”脾气。几年前,她放弃北京安稳的白领生活,不顾家人反对回到老家,捡起刻刀成为一名小皮匠。
搞文创、做品牌、做抖音直播,凭着这股“犟”劲儿,她把一度没落的家庭作坊,变成了年销售额400多万元的文创企业。
她守着一颗匠心,手把手将移民村五六十岁的农村妇女培养成匠人,靠勤劳的双手致富。如今,她有了更大的目标——打造民族手工品牌,振兴传统手工皮艺。
乔雪正在直播带货。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马丽娟摄
“祖传的手艺不能断在我手里”
“欢迎来到乔师傅的直播间。”
早晨7点半,乔雪准时出现在工作室,系上围裙,戴好白手套开始直播。在她背后,一排排架子上摆着几十款她设计的皮雕包,不少获有专利。
这些纯手工皮包单价上千元,并不便宜,但有时一场抖音直播就能卖出十几个。
“网络直播给了传统手工艺极好的展示平台,现在我们订单都排到两个月后了。”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乔家手工皮艺”第三代传承人,乔雪的抖音号已有50多万粉丝。
然而就在几年前,乔家手工皮艺还无人问津,甚至一度面临失传。
宁夏位于古丝绸之路沿线,乔雪的祖辈最早以制作马鞍、驼具等车马用具营生,她从小跟着爷爷敲敲打打。后来受工业化冲击,家庭作坊逐渐没落,皮雕太苦太累,连父母也不希望她继承这项手艺。
上大学时,她选了热门的会计专业。2007年大学毕业后,她在北京一家外贸公司上班时发现,国内初加工的皮料附加值低,经国外设计师加工后却价格翻倍,产品还供不应求,这让她很不服气。
“我们也有历史悠久的手工皮艺,为什么不能发挥传统手工艺的价值?”
工作5年后,乔雪放弃安稳的白领生活,回老家当起了一名小皮匠。她创建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潜心研发符合当下审美的箱包、皮鞋等文创产品,并通过电商打通国内外市场,“振兴传统手工艺,关键要找到市场,重新被现代人所需要。”
去年7月,她踏上直播电商浪潮,几乎每天都开直播,每次持续4小时以上。有时她只是对着镜头安静地埋头雕刻,让抖音粉丝能亲眼看到下单的包是如何一步步做出来的。如今,公司年销售额已达到400多万元。
把农民培养成匠人
和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皮雕耗时久,完成一个皮包,要经过绘图、雕刻、敲击、上色、缝制等多项工艺流程,最少也得十几天。为满足生产需求,乔雪需要一支属于自己的工匠队伍。
2017年,乔雪与银川市妇联联系,最终在银川市贺兰县洪广镇广荣村建起了一座扶贫车间,培训当地的农村妇女缝制皮具。
广荣村是个移民村,安置了来自宁夏南部贫困山区西吉县的5000多名移民。许多妇女要照顾家庭,不能外出打工,但都有些针线活“基础”。车间是订单式生产,她们领了皮料在家就能做。
但是,把农村妇女培养成手艺人,远比想象中更艰难。“那是一段特别痛苦的时期,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愿意来的妇女年龄偏大,培训很难。一开始做些简单的挂件和皮鞋,交上来大量的残次品,皮料浪费了,工费要照付,这3年在广荣村投入了50多万元。”乔雪仍然坚持不懈手把手地教,“学手艺急不得,只能熬。”
今年59岁的谭雪勤是广荣村第一批加入车间的女工,种了一辈子地,初学双针双斜线缝纫,她觉得太难了。“连两张皮料的针眼都对不齐,做不好乔雪会让我们拿回去拆了重做,很多人接受不了,就不干了。”
谭雪勤也想过退出,乔雪总是不停地鼓励她:“咱们加油,不信干不好。”她觉得这个娃娃脸的小姑娘有韧劲儿,很让她感动,决定尽全力支持乔雪。
3年来,乔雪培训了广荣村几百名妇女,如今车间工人稳定在50人左右,其中10余人已成长为中级缝纫工。
去年,谭雪勤不仅升为车间主任,每月有2000元工资,还成立了自己的手工艺合作社,带动更多姐妹致富。“我得感谢乔雪,遇到她之前我哪想过有今天。你看我现在,算是个手艺人了吧?”谭雪勤满脸笑容地说。
“我们是互相帮助,其实我觉得她们帮助我更多,有了这支稳定的手缝队伍,我们敢接更多的订单了。”乔雪说,匠人越老越吃香,未来工人能挣得更多,到时候会吸引更多农村妇女加入。
打造中国的民族手工品牌
作为一名“80后”,乔雪乐于尝试各种新潮的营销模式,“手工”二字却是她不能动摇的底线。
即使在人手、资金严重短缺时,她从没用机器替代,皮料也选择价格贵却最适合雕刻的头层植鞣牛皮。“有些技艺是机器做不到的,更何况一刀一线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和念想,这些无形的东西是‘非遗’的精华。”她说。
经过几年摸索,乔雪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要打造中国人自己的民族手工品牌。从去年开始,除了客户定制,她原创的皮包风格逐渐稳定,开始大量融入国风元素。例如最受欢迎的一个皮包系列,雕面创意都来自《山海经》中的神兽,以及唐草纹等流传千年的图案。
“这个系列很受抖音粉丝欢迎,市场反响非常好,让我看到了当下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越来越自信了,这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乔雪说,她的目标不仅是挣钱,而是创建一家经得起大浪淘沙的百年企业,为此她已经开始做长远打算。
广荣村扶贫车间的工人只能做缝纫等工作,复杂的雕刻、染色等需要更专业的团队。在她的争取下,今年9月,“乔家手工皮艺”正式成为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美术专业学生的选修课,乔雪每周免费去讲两节课,为的是后继有人。
“野路子”出身的她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报班学习工笔画,最近又申报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博士访学。在同事孟文娟眼里,身为两个娃的妈,乔雪太拼了,“她认准目标就会坚持下去,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放弃。”孟文娟说。
“我一点也不觉得累,做自己喜欢的事,我有动力。”乔雪说。(记者马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