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四川记者 王雪娟 付远书
“张献忠沉银的传说太有名了,没想到传说居然是真的!”“今天就是想来看看他到底沉了哪些宝藏!”……6月26日,上千名观众同时涌入中国国家博物馆,气氛火热。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眉山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于当天下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开展首日便接待观众近2万人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26日。
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是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是本世纪明清史领域的重大考古发现,使明末张献忠“江口沉银”的历史之谜得以证实。“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 是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在全国首次公开、全方位的展示,共展出文物500余件,包括江口古战场遗址发掘出水文物479件、彭山公安追缴文物13件、彭山文管所馆藏文物8件。
本次展览分为“序厅”“沉银出水”和“考古新章”3个部分。序厅部分介绍江口古战场遗址基本情况、“江口沉银”之谜和考古发掘前发现文物情况等。沉银出水部分分为“大西浮沉”和“明代社会”两个单元,主要展出与张献忠大西政权相关文物和江口之战文物,以及明代地方藩王金册、银册,大量金属货币,还有明代中晚期的首饰和日常器具等。展览中有迄今为止首次考古发现的木鞘,证实了张献忠“木鞘藏银”的传说。考古新章部分通过文字、图片、视频、沉浸式投影等手段,介绍内水围堰考古新方法和发掘中运用的各种新技术。
原定下午3点开始的展览,上午便频频有观众行至展厅外打探是否可提前进场。记者在现场发现,几乎每件展品前都有大量观众排队驻足,四面沉浸式投影区域播放的考古发掘视频、遗址考古方式等现代科技让观众沉浸其中。
展厅中,大量出水的明代金银饰品,吸引着女性观众的眼球。展览展出了多枚“西王赏功”金、银、铜币。金、银币为考古出水文物,铜币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传世文物。它们究竟有无区别?也吸引不少观众对比鉴赏。家住北京祖籍贵州的老人王国实,听说“江口沉银”在国博开展,一早就自带茶水排队等候,他兴奋地说:“在老家,张献忠藏宝的传说流传很广,刚刚看到的木鞘,就证实了小时候‘木鞘藏银’的传说。”
同时,“江口沉银”考古成果展国博亮相,也吸引着不少历史学界和考古业内人士的密切关注。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赵世瑜看来,这次考古是事件考古,其目的就是关注那里是不是张献忠沉银地。事实证明一个微小的切口引出了重大发现,弥补了文献的缺失。尤其是发掘出水的大量银锭,对于了解明代财政史及明代中后期的财政制度变革非常重要。
主持殷墟发掘的著名考古学者唐际根,则对展览多样化、高科技的展览方式赞不绝口,“江口沉银考古从发掘到展览,一直心怀公众,通过引进考古志愿者、派考古队员到大学做讲座甚至亲自参与布展等方式,把考古做成了宣传历史文化和考古知识的窗口,相当有意义。今天展览现场十分火爆,说明这些努力有了回报。”
“江口沉银”为何登陆国博?据介绍, 在今年4月获评“2017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前,“江口沉银”两次考古发掘的成果,就引起了国家博物馆的关注。几乎与此同时,四川相关部门也在思考“江口沉银”考古成果展在哪里举办的问题。
据四川省文化厅厅长周思源透露,国博每年接待观众超过800万人次,“赴国博开展,无论对四川,还是对眉山市或彭山区,都是很好的窗口。”今年3月,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谢小铨赴江口考古发掘现场考察。3月下旬,周思源与国博馆长王春法在不到半小时内就敲定展览事宜。双方约定,国博负责挑选文物及展陈布展,四川负责出文物。3个月后,国博在拥挤的档期中腾出展厅,“江口沉银”进京亮相。
在国博3个月展期结束后,展览将回到四川,于10月底在四川博物院开展,让四川观众在家门口一睹文物风采。此外,展览还有望从明年起,开启全国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