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考古

天坛圜丘坛的 数字“密码”

2020-09-04 14:09:34 来源:科技日报

  来源:科技日报

  我国古代帝王为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往往通过祭天的方式,试图与天“对话”,并表达对“天神”的崇敬和祈盼之情。位于北京市天坛公园内的圜丘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乾隆十四年(1749)重建。坛分三层,最大直径约54.9米,坛总高约5.2米,为明清帝王在冬至日祭天的场所。圜丘坛的设计,从建筑数字、建筑功能、建筑造型等方面巧妙地融入古代科学知识和哲学思想,是我国古代建筑设计智慧的典范。

  首先,圜丘坛的设计中大量融入了数字“9”。古人认为,“9”为最大的天数,寓意至高至大。从地砖数量来看,圜丘坛每层地砖由9圈石块铺墁而成,每圈石块的数量是9的倍数。其中,顶层天心石周边有9块石块,构成第1圈;由此向外扩展,每圈石块数量比前一圈数量多9块,至底层最外圈即第27圈时,其含石块243块。之所以每层地砖为9圈,是因为古人认为天有九层,俗称“九重天”。从栏板数量来看,圜丘坛顶层栏板有36块,中层栏板有72块,底层栏板有108块,每层栏板均为9的倍数。上述栏板总数为216块,与《周易》所载“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相符合,可反映古代帝王的崇天思想。此外,从台阶步数来看,圜丘坛在4个方向均设有上下各层坛的台阶,每层台阶的数量是9级,符合“天数”的最高值。

  从建筑构件尺寸来看,数字“9”得以大量运用,且与数字“5”巧妙组合,以表达“九五至尊”“至高无上”的思想。如天心石宽度为0.95米,圜丘坛每层栏板的高度也为0.95米。另圜丘坛顶层直径是9丈,中间层直径为15丈,底层直径为21丈,合计45丈。由于数字“45”由“9”“5”相乘而成,因而圜丘坛的总平面尺寸亦与“九五之尊”含义相符。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丈”的尺寸确定依据为黄钟律尺,1丈等于10律尺,约等于2.6米。古人以黄钟律尺作为度量衡的标准,1律尺长度等于0.81倍营造尺长度。数字“81”为九九相乘,因而又强化了数字“9”的运用。圜丘坛在营建上创造了“9”的数字神话,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高超的建筑设计技术。

  其次,圜丘坛可产生回声效果。圜丘坛的最上层正中心有一块扁圆柱体状石块,被称为天心石。古代帝王祭天时,站在天心石上说话,会产生嗡嗡回响,犹如在与天神“交流”,营造出“天人合一”的意境,极具神秘感,这也成了封建帝王自认为君权神授的表现形式。科学研究表明:天心石的传音原理在于圜丘坛地面及周边栏板对声波的反射。天心石位于圜丘坛的正中位置,且由于周边的栏板为圆形排列,因而天心石其到四周地面、栏板的距离是相等的,且除了栏板和地面,没有任何阻碍物。在这种条件下,当人站在天心石上说话时,声波经过光滑的台面和四周栏板的反射,其中的大部分仍能够回聚到原始发声位置。由于圜丘坛的半径相对较小,声波反射过程所需时间不需要1秒钟,因而与原音很快产生叠加,使人感到发声更加宏亮和浑厚。另外,由于声波的反射从四面八方汇集,因而各个方向的回声在天心石汇聚时,又能产生“一呼百应”的声响效果,而说话者很难分辨出原始声音和回声。可以认为,天心石实质是古代工匠营建智慧的反映。

  其三,圜丘坛的建筑造型充分表达了“天人合一”的意境。从平面形状来看,圜丘坛各层平面为圆形,这与古人“天圆地方”的朴素宇宙观相符合。在这里,之所以用“方”来表示大地,是因为方形可以表达东、西、南、北四方的思想。从立面造型看,圜丘坛的三层圆坛由下往上逐层收缩,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意境。一方面,“三”是古人“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如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所著《说文解字》卷一载有“三,天地人之道也”;另一方面,层层收缩的圆形还表达了生命的流转、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意境。圜丘整体造型简朴,上覆天宇而下承黄土,是人工建筑融于宏大宇宙的丰富想象力体现。

  此外,从建筑规划来看,圜丘坛周边的柏树郁郁葱葱,给人以林中空地上土丘坛祭祀之感,烘托出圜丘坛庄重和森严的氛围。从建筑色彩来看,白色的圜丘坛寓意圣洁和端庄,而其周边壝墙采用蓝色的瓦顶,正是与蓝色的天空呼应。

  综上所述,圜丘坛的设计体现了古代数学、物理学等知识在建筑上的科学运用,其中亦包含了丰富的古代哲学思想,反映了我国古代工匠卓越的建筑智慧。

  (作者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编辑:徐林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年七夕节

    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七夕节,是中国人歌颂美好情感、追求幸福生活、推崇责任担当的节日,始于上古,传承至今。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