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考古

嫁妆为何称为“奁箱” 就从这种器物来

2020-09-23 08:16:38 来源:广州日报

  来源:广州日报

  卜松竹

  岭南寻根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卜松竹/文 卜松竹、王维宣/图)广州博物馆镇海楼二楼展厅一个醒目的独立柜中,展示着一件汉代的铜奁。奁盖上一只振翅而立的飞鸟,圆睁双目,炯炯有生气。

  奁是古代一种盛装梳妆用品的匣子,一般装有镜子、梳子之类。全器一般由奁身和奁盖组合而成。款式多为圆形,也有其他形状,如长方形或多边形,有些有分层。

  研究者指出,“奁”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竹部》:“奁,镜奁也。从竹,敛声。”奁也称为“检”。广州博物馆里还藏有一件非常珍贵的漆奁。这件奁发现于1952年广州西村石头岗秦代木椁墓中,长25厘米,宽11.8厘米,呈椭圆长方形。盖面绘有朱色云纹和“蕃禺”两字烙印。广州博物馆的专家说,这“蕃禺”二字是秦汉时南海郡郡治“番禺”一名见于考古实物最早的一例。这件漆奁是扁扁的。而飞鸟盖铜奁则显得相对高长些。因为奁是女性使用且常要随身携带,因此多用竹木材料制作,铜奁数量相对较少。

  广博的铜奁,让我们能看到古代女性生活的讲究,由此又衍生出一些与嫁女相关的词汇,如陪嫁的田产被称为奁田,财物称为奁币、奁资,嫁妆称为奁具、奁箱等。

  铜奁

编辑:张洁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年七夕节

    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七夕节,是中国人歌颂美好情感、追求幸福生活、推崇责任担当的节日,始于上古,传承至今。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