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师大玉兰筝团上午在地铁人民广场站音乐角演奏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西北风情民族管弦乐音乐会一场景
10:00上午首发
今天上午10时,熙熙攘攘的人民广场站音乐角,传来一阵悠扬的古筝乐曲声,引得乘客们纷纷停下脚步侧耳倾听,沉浸在由上海师范大学玉兰筝团表演的《玉兰霓裳》曼妙乐声中。这是第3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进地铁”的首场展演活动。
除了古筝表演,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的同学们表演了群舞《腾》,尽展藏族的舞蹈的豪迈激情;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二胡演奏家陆轶文演奏的一曲《葡萄熟了》,欢快有趣;著名配音演员狄菲菲还现场朗诵了开幕演出“中华创世纪神话音乐会”中的片段,“筑我民族之脊梁,扬我民族之精神”……让观众既养耳,又养眼。
演出之后,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郭强辉透露了第3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亮点。
从4月27日到5月17日,第35届“上海之春”将在10余天时间内举行青年艺术家专场、原创新作专场、经典荟萃及国际交流共37场音乐舞蹈演出,将面向世界展自信、面向时代出精品、面向大众觅知音。
中国神话 “讲”给世界听
本届音乐节的开、闭幕式首尾呼应,聚焦中华创世神话,表现创世精神。开幕演出《中华创世神话原创作品音乐会(海上新梦XII)》将于4月27日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音乐会以“追溯中华文化之源”为创作主旨,用“原初、砥砺、良夜、昌炽”四个篇章诠释“盘古开天、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牛郎织女、嫦娥奔月、伶伦制乐、鼎定天下”等中华创世神话故事。闭幕演出交响幻想曲《炎黄颂》将于5月17日晚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作品以华夏始祖炎黄二帝的传奇为灵感,以多乐章交响幻想曲体裁,对“混沌初分”到“华夏一统”的创世史诗进行了创新性演绎。
90后作曲家龚天鹏也在其《第十交响曲“京剧幻想”》中,尝试运用世界互通的交响乐语汇,把中华国粹的代表——京剧的精神、情感、思想与气魄展现在海内外听众面前。此外,包括《锦绣中华——西北风情民族管弦乐音乐会》《“民族瑰宝·舞之传承”首届中国非遗舞蹈展演》等一系列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音乐舞蹈作品,也将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时代新作 凸显原创力
在本届“上海之春”舞台上,一系列主题演出将充分凸显融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为一体的 “上海文化品牌”,不少搭准时代脉搏的原创作品也将让人耳目一新。
今年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之春合唱展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专场音乐会》等活动将传承红色基因,以声乐、交响乐、器乐等多重表现形式奏响时代主旋律。原创歌剧《贺绿汀》《原创歌剧<晨钟>(音乐会版)》等作品积极挖掘红色资源。上海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交响乐团,将奏响新时代的交响乐力作,弘扬海派精神。此外,本届音乐节还将携手苏浙等地彰显江南魅力,共同推出体现江南地区深厚文化底蕴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合唱展演活动,这是苏浙沪三地首次为打响“江南文化”品牌而亮相“上海之春”。
本届音乐节将与上海音乐学院以及上海各大专业院团联手策划,推出13台新人与新作专场演出,历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的部分获奖选手也将汇聚《金钟回响音乐会》,首位亮相“世界诠释罗西尼歌剧最高舞台——意大利‘罗西尼艺术节’”的青年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将举办独唱音乐会,集中展示国内外最高水准音乐新人的风采。
世界知名作曲家谭盾将携小提琴狂想曲《戏梦人生》、大提琴狂想曲《水火交融》亮相,青年作曲家龚天鹏展示中华国粹的作品《第十交响曲“京剧幻想”》,竹笛演奏家唐俊乔具有跨界融合特点的音乐剧场戏剧《笛韵天籁》,以及青年作曲家郭思达展现民乐新概念的交响作品《牡丹亭》,将充分显现中国作曲家的原创力。
雅俗共赏 大众成知音
为满足新时代人民大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本届音乐节在运用“跨界”“混搭”等手法打造多元化作品的同时,也提升了作品的可看性,注重导赏形式,让艺术走近观众、服务生活。
音乐节的开幕演出《中华创世神话原创作品音乐会(海上新梦XII)》《锦绣中华——西北风情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将音乐、诗歌、摄影等艺术形式进行跨界融合,《笛韵天籁音乐会》集戏剧演出、现代多媒体舞台设计、交响性为一体,《交响组歌<大运河畅想>》则整合了文化与新技术领域的优势资源,将运河风光融入舞台表演。届时,这些演出都将配套推出艺术赏析活动,引导观众欣赏艺术并产生共鸣。
此外,本届“上海之春”音乐节期间还将举办各类丰富的主题活动、艺术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及艺术教育展演活动。
本报记者
朱渊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