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一颖 陈巨慧 报道
本报济南6月4日讯 今天下午,山东省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新闻发布会在济南举行,确定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为“多彩非遗、美好生活”“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
6月9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在实践中传承,非遗传承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我们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助力脱贫、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致富渠道、乡村亮点,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助力精准脱贫,推动乡村振兴。”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介绍,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将在坚持非遗保护自身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增强参与性、互动性,加大走进校园、进入社区的活动力度。
“山东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对话、台儿庄古城首届大运河文化带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我们的中国梦”2018年全省非遗微视频大赛、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比赛山东赛区选拔赛……据了解,“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全省各地共开展438项活动,其中,省文化厅开展活动8场,省直文化院团开展活动7场,全省17市开展活动423场。“济南市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技能比赛,青岛市举办鸳鸯螳螂拳进学校专场演出,潍坊市举办2018中国·潍坊传统工艺创意设计大赛,威海市荣成市举办非遗赶大集等活动。”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王衍良介绍,我省积极推进非遗文化交流,将组织我省12个曲艺项目、62名传承人参加“全国非遗曲艺周”集中展演,支持端午习俗项目参加2018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等。
省文化厅非遗处副调研员蒋士秋告诉记者:“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目前我省共普查各类非遗线索120多万条,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个,国家级名录173项,国家级传承人94名,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个,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等3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各类传统工艺类企业和经营业户110多万个,年营业收入1267.36亿元,利税135.6亿元,从业人员300余万。山东先后于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成功举办了第一、二、三、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交易额均突破400亿元,全省非遗保护取得显著成绩。
“我省已逐步摸索和形成非遗保护的‘山东模式’,出现了非遗名录山东现象、非遗传承山东路径、非遗培训山东探索、非遗利用山东实践等一大批山东元素的非遗保护内容。”蒋士秋补充说,我省通过坚持集中普查与日常普查相结合、严选传承人、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振兴传统工艺等方式,推进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迈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