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产业

虚拟复原技术让龙门石窟千年残像再现“最初模样”

2020-10-15 09:17:56 来源:新华网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郑州10月14日电(记者桂娟、史林静)着长裙披飘带、腰身微微倾斜,一尊石质观世音造像窈窕而立。历经岁月洗礼和人为破坏,这尊造像的上半侧面容早已损毁不见。近日,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西山万佛洞前,一位游客利用手机App对着洞窟这尊残损的造像进行扫描,手机上立刻出现一尊完整的造像。

  借助虚拟复原技术,这尊观世音像,穿越千年,呈现在世人面前。

  据了解,去年开始,龙门石窟研究院对这尊编号为S17的唐代观世音造像进行虚拟修复尝试。针对文物本身遗失或损坏的部分,利用文献资料、图像信息,并在充分考虑同时期、同类型造像规律的基础上,按照一定规则进行修补,复原其历史样貌,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为游客提供全新的游览体验。

  “数字技术让不可能变为可能,让游客能够看到这尊观世音造像1300余年前开凿之初的模样。”龙门石窟研究院信息资料中心负责人高俊苹说。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目前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万佛洞位于龙门石窟西山的中段,该洞窟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在长达上千年的历史中,有不少造像已经崩塌或者被大规模盗凿。

  这尊被“复原”的佛造像位于万佛洞前室南壁,开凿于唐代中早期,其发髻以下、鼻子以上部位被损毁。华丽的服饰、简洁明快的衣纹线条、娴熟细腻的雕刻刀法,让其成为龙门石窟观世音造像的典范之作。

  “通过数字技术,让残损造像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也让世界文化遗产焕发出更加光彩夺目的魅力。”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说。早在2005年,龙门石窟就启动了“龙门石窟三维数字化工程”,经过十几年的现场扫描,现已完成80%以上窟龛的三维扫描工作。

  “作为佛教东传的重要物质遗存,龙门石窟兼具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一系列数字化技术的开发运用有助于新时代‘文物活化’与‘文化传承’。”史家珍说。

编辑:郑鑫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年七夕节

    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七夕节,是中国人歌颂美好情感、追求幸福生活、推崇责任担当的节日,始于上古,传承至今。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