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进贵州平塘天文小镇:慕名来的研学行访客越来越多
2016年7月3日,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世界最大单口径巨型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台址。
随着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缓缓起吊,在完成二次空中转接并用缆索吊下滑至指定位置后,被顺利安装在索网上,FAST主体工程顺利完工。
2016年9月25日,FAST宣布落成启用,这个中国最大的天文工程,从此开始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
图为无人机拍摄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全景,在日光照耀下,“中国天眼”呈现出别样美丽。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摄
“天眼绣娘”彭先群(右)向游客展示其最新绣花工艺品。本报记者 陆培法摄
夜幕下的“天文小镇”,灯光璀璨。代传富摄
平塘县克度镇村民王顺军(右二)在自家创办的餐厅内为客人上菜。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摄
近日,本报记者来到克度镇,看到“天眼”落成以后,克度镇也一跃成为世人瞩目的“天文小镇”,慕名而来的研学行访客越来越多,当地发展迎来崭新机遇。
小镇新了,天文元素无处不在
来到平塘,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满眼看到的,是众多生机勃勃的古树木,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研学行访客服务中心,记者乘上摆渡车前往克度镇的大窝凼。在山路上行驶半小时后,记者来到了“中国天眼”科普瞭望台的山脚下,再攀登上几百级台阶,拐过三次大拐弯后,能看“中国天眼”的瞭望台就到了。
俯视脚下,一口银色的“大锅”稳稳地安放在四面高耸的大山之中,与瞭望台两两相望,与天空脉脉相对,与大山交相辉映。
作为国之重器,“中国天眼”从1994年选址开始,到2011年开工建设,再到2016年正式建成,历时20多年。它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的落成启用,对中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试运行以来,FAST设施运行稳定可靠,其灵敏度为全球第二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的2.5倍以上。这是中国建造的射电望远镜第一次在主要性能指标上占据制高点。截至目前,FAST探测到146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102颗已得到认证。
克度镇,则是距离“中国天眼”最近的小镇。
克度镇形成于元代,明初始称为“克度里”。镇内仍存古屯堡、木瓦房,还留存着已经没什么人使用的石磨、水磨和木制织布机,传承最久远的,还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山歌对唱、祭典、阳戏等。
克度镇有13个行政村、4.5万人,以前农业人口占97%。1994年,来这里选址的工作人员还能看到村中的茅草房。那时,镇上大部分青壮年都以外出打工为生。
如今,这个小镇上人流不息,由于贵州省高速公路快速发展,从县城到这里,只要半个多小时,从贵阳来此只需一个半小时。
暗夜观星园、天文教育园、天文时光村、平塘星酒店综合体、天文风情客栈、星空旅游乐场、科旅度假园……天文元素无处不在。因为“天眼”,这个曾经藏于深山的普通小镇成为日渐繁华的“天文小镇”。
在小镇上,最大的地标建筑是天文时空塔,银白色的塔身高99.99米,共27层,建有五部电梯。登临塔顶,极目远眺,整个小镇尽收眼底。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小镇的游涡星系广场、中轴迎宾广场、万国风情美食街、400米长的天幕商业街等,各色建筑星罗棋布。
2019年,全县共接待天文科普研学行团队3431批次,11.92万人次。据统计,2016年以来,通过打造平塘天文小镇及中国天眼科普基地,克度镇宾馆酒店从原来的6家发展到现在的137家,餐馆从原来的8家发展到现在的288家。
生活新了,“要是还住里面,小娃娃初中都读不起”
在FAST落户建设的大窝凼里,曾经住有12户人家63口人。2009年6月,这12户人家搬到克度镇政府所在地——红塘街上,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
这12户人家如今生活得怎么样?记者在克度镇上的一个车水马龙的地方,找到了杨天信家开的汽车修理店。
小店看上去并不起眼,但生意很好,店里贴满了各种修车器材的广告。刚好店主人外出,镇里陪同记者来的杨超讲起了杨天信的新生活。
杨天信和妻子舒德美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离开大窝凼之前,他们在自家的地里养鸡,喂猪,种庄稼。“那时候,就是种玉米,家家都这样。赶上有亲戚朋友来时,他们会用鸡、鸭招待客人。”
如今已经40多岁的杨天信,在33岁以前一直生活在一个名叫绿水村的地方。这是位于平塘县克度镇边上一个被绿色环绕的小村,地处圆形的大窝凼洼地,交通不便,村里人光是上山坡就要花费二三十分钟。
从“锅底”到“锅边沿儿”,就这样被村民走出了弯弯曲曲的小路。那时,杨天信和村民们为了搬东西负重上爬,一天里,坡上坡下地往返七八趟是常事儿,算下来,有时一天长达4个多小时的时间都在路上。
大窝凼被最终确定为FAST工程的建造基地后,杨天信一家,和“锅底”的其他11户村民一起正式搬离。
随着FAST声名远扬,来克度镇的研学行访客越来越多,车子也越来越多,杨天信干脆和妻子开起了汽车修理店。
在镇上的前进村,他们用拆迁的补偿款建起了现在的家——买下地基,砌起房子,楼上自己住,楼下就用来修车。
杨天信的月收入比以前高多了,他更喜欢现在的生活,镇上交通四通八达,各方面都发展得比较好。
另外一户村民杨朝福,当初,他认为“里面的生活挺好,清净,没得蛇没得虫,春天也不会淹水”。但现在让他说,则是不愿再回到过去,“要是还住里面,别说小娃娃读大学,初中、高中都读不起。”
搬迁后,杨朝福把家搬到了克度镇上。
聊起大窝凼和现在的生活时,杨朝福乐呵呵地对记者说:“当年,我们住在大窝凼的时候,全家八口人,每年都是靠种水稻、包谷为生。从大窝凼出一趟门很不方便,搬到镇上后,两个女儿出嫁了,两个儿子也娶了媳妇,儿子们在外面打工挣钱,我们俩老人每天除了在家看管孙子、孙女,还可以在楼房前聊聊天,生活舒服得很。”
克度镇马鞍社区是平塘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之一,记者走进马鞍社区,看到这个社区已初步形成了集居住、风景、就业、产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体。目前,该社区的水、电、路、通讯以及美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已趋完备,综合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幼儿园、小学、卫生服务室、山体公园等场所已投入使用。
产业兴才能百姓富。为了促进村民就业,克度镇通过多措并举,依托“中国天眼”品牌效应,积极办好马鞍社区创业产业园,并通过项目扶持打造好扶贫车间,带动群众稳步增收,努力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这几年,从克度镇上出去的年轻人很多都愿意回乡创业就业,对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就业新了,科普热点燃研学游
近年来,平塘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普示范基地(FAST)、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科技旅游基地、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攀升。当地政府积极依托优势资源,引导当地群众创业就业,闯出一片新天地。
如今,平塘开发打造了“中国天眼”研学产品,已成为全国科普研学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对科技的向往,吸引着一批批学生和爱好者不断来到这里。
中国天眼科普基地负责研学教育的莫元姗向记者介绍,“天文科普+研学教育”就是把科普基地作为面向公众普及天文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场所,开设打造了天文探秘课堂、手工制作课堂、天文探索课堂、专家公开课等内容,以学生作为主导深入体验,让研学团队及各地访客学习、探索天文知识。作为该科普基地重点打造的项目,研学产品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全国各地的研学团队。
同时,克度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金山村落翁组、金星村大满口组、落良村栗木寨组、先进村拉扯组等一批美丽村寨,让研学行访客走进寨子去感受少数民族风情,体验民俗活动,品尝特色美食和原生态水果。
落翁布依古寨组长杨昌志说:“通过打糍粑、手工织布、拦门酒、推石磨、田间耕田和篝火晚会等体验活动,去年我们吸引了50多个团体、1000多人来落翁布依古寨观光旅游,实现旅游收入近20万元,直接带动13名村民就业,间接带动20名村民增收致富。”
金星村大满口组布依古寨也是如此。满口香农家乐负责人黎泽恒说:“从去年7月18日营业来,有不少来自湖南、广东、深圳等地的客人来吃农家饭,目前,我家已收入2万多元。”
更重要的是,通过发展“天文科普+研学教育+乡村旅游”旅游扶贫新路子、新模式,克度镇餐饮、酒店、休闲娱乐等方面都得了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克度镇有各类餐馆、农家乐288家、酒店137家,带动了当地群众1200人就业致富。
克度镇先进村拉扯组的人居环境整治更是别出心裁,这里不仅把每家每户的串户路用石板镶嵌成羊肠小道,还用黄、银两种颜色的石板在各家庭院里镶嵌出“中国天眼”模型、北斗七星、星空、太极等各种图案,形成一个既有地方文化特色,又有天文文化的寨子。
小镇的传统工艺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记者走进新注册成立的平塘县旭洋藤艺有限公司,看到大厅里摆满了藤艺沙发、餐桌、餐椅、茶几、茶台、吊篮、摇椅等家居用品,琳琅满目。
藤编技艺传承人吴念文说,平塘县克度镇的“藤编技艺”历史悠久,但如今,在克度会藤编的人越来越少,我们成立这个公司,一是为了传承和发扬藤编技艺,培养更多的藤编技艺传承人,二来也是为了给乡亲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大家一起勤劳致富。
在平塘县克度镇光明村,还有一个敢拼敢干的“绣娘”,她从一名打工妹蜕变为一名返乡创业者、从一个小作坊发展壮大到有几千平方米的扶贫车间、从自己一人艰苦创业到成为带领上百名妇女群众就业增收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她就是彭先群,人称“天眼绣娘”。
原来,克度镇为了带动易地扶贫搬迁至马鞍社区居住的贫困户就业增收,为彭先群在马鞍社区提供了厂房,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不断发展壮大,公司生产的刺绣产品远销广州、上海、浙江等地。
记者来到彭先群的新厂房,看到几排现代化的机器自动绣花机,很是引人注目。据介绍,2018年、2019年,她的公司每年总收入都达到了100多万元,带动了100多名绣娘就业致富。
与科技结缘,克度镇变身“天文小镇”,科学重器所投射的“天文”光环在此汇聚,为小镇的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