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丨国内游能承接住出境游的回流吗?中国旅游市场如何提质升级?看专家解读
“双节”8天长假第二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已达2.05亿人次,从十一当天开始,上海、北京、四川、广东等省份景区,游客接待量均超过百万人次。10月1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480万人次,创下疫情发生以来铁路单日客流新高。有预计,这个假期国内民航运送旅客将超过1500万人次,创下历年“十一”黄金周新高。
双节假期国内游客规模或达5.5亿人次,数据如何测算得出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 唐晓云:这个数据分析是根据几个方面的信息来源,一个是经过历年的数据比对,同时也通过节前出游调查,结合OTA(在线旅行社)平台等预订数据,通过完整推算模型建立出来的数据。从前两天的情况来看,基本上符合预期。
旅游市场的复苏回暖,还有什么指标值得关注?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 唐晓云:我非常关注另外两个方面的指标,一个是游客满意度指标,一个是游客在旅途中的文化消费指标。游客满意度指标从今年以来我们在持续进行监测,从过去清明、五一、端午,尤其是暑假等等节假日及假期的满意度监测情况来看,有持续走高的倾向,我们也希望今年的国庆节游客能够得到更加有品质、满意度更高的最终服务指数。游客在旅途中的文化消费指标,根据去年的调查,超过85.6%的游客消费过两个以上的文化项目,今年是文化和旅游融合更加深入的一个年份,尤其是各地在非遗传承的一些文化、节庆活动等方面,今年推出了很多内容,供给更加多元、更加丰富,我们希望游客有更多文化活动的参与。我会重点关注这两个指标。
怎么看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对今年“双节”假期格外重视?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 唐晓云:今年疫情特殊的背景下,全国上下更加同心协力促进经济发展,尤其是在旅游领域,疫情防控期间,政府部门做了很多提前促销,包括更多的文化产品、娱乐活动等等,包括是线上的文化活动,这方面的努力大家都能够看得到,而且效果也非常明显。大家也注意到了今年国庆假期的恢复,比之前的清明、端午假期恢复得都要更好,从这个角度来看,给市场一个很好的信心,告诉我们市场的消费需求还在,这不仅(有助于)提振业界的信心,对各地政府发展旅游的信心也是一个很好的激励。
出境游受限,国内游能承接游客的需求吗?
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今年受疫情影响,出境游几乎归零,很多游客的目光,需要重新回到国内。去哪玩儿,玩儿什么?吃住行,游购娱,出门在外,哪个方面做得不好,都会影响游客的心情。旅行社也面临着转型,如何更新产品,提升服务品质,从而吸引和留住游客,这个双节假期,就是一次实实在在的检验。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 唐晓云:这一次出境游的回流整体上国内还是能承接得住的,表现在几个方面。1.高端的酒店,住宿率比较高,而且它的恢复在整个疫情期间是起到一个“排头兵”的作用。2.多元化、多层次的产品越来越丰富,尤其是疫情期间数字化的营销,一些云端旅游、线上+线下体验的形式越来越多。3.各种各样的文化形式和多元多层次面向专项市场的产品越来越多,尤其是面向家庭游提供各个不同需求的产品,像主题乐园、滨海休闲度假等产品越来越丰富。总体上还是能够承接得住出境游的回流。
提升专业程度和服务品质,还需如何下功夫?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 唐晓云:在品质化的服务能力以及细分化、专业化的产品上面,我们和国外一些地方还有差距。尤其是在不同的细分领域,现在游客的品质化需求和多元、多层次的需求越来越突出,比如家庭出游,要满足不同的人群个体的需要,这些细致化的服务需要,酒店有没有考虑到?景区有没有考虑到?主题乐园有没有考虑到?其次是一些细分化的产品,现在定制游发展很快,定制游事实上就是针对细分化的市场所衍生出来的,尤其是个性化的需求,属于非标产品,怎样满足这部分人的需要,这个可能是更多企业和更多目的地需要去思考的。
提质升级,是中国旅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 唐晓云:其实今年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在长期发展趋势中加速了国内游品质化提升的步伐。从整个旅游业发展来看,我们已经步入到一个要高质量发展的阶段,面对疫情突发的情况,应该说是加速了这个进程。尤其是出境游回流之后,面向国内游的一些提升,怎样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这样大的问题,事实上留给产业界和各目的地政府和各级部门一个新的更加紧迫的问题。
提质升级,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 唐晓云:从过去几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门一直在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整个体系的品质提升。包括从管理体系的角度,从行业产品、业态创新以及行业管理等多个层面都在不同发力,但是今年疫情的情况,更加加速了这样的进程。总体上应该还是预判到了这样的阶段,因为整个文化和旅游系统,在过去几年,尤其是进入文化和旅游融合以来,都在朝着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方向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