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记者:商业配套设施对CBD的意义是什么?
房超(华贸集团公司董事长):CBD是需要一个“生态”的,它不能只有办公功能,也要满足人们关于社交、休闲、消费的需求。所以,我们在2002年前后决定打造华贸商圈。
记者:在当时,这个决定的争议大吗?
房超:起初看好它的人并不多,但这并不是个轻率的决定。我们考察了一些全球知名的CBD,发现有的商务区正是因为忽略商业配套,才沦为“鬼城”。
记者:商圈应该怎么去和CBD的气质相匹配?
房超:商业的本质是满足人的需求,所以要在CBD建设商圈,首先就要研究白领的需求,让商业和人相得益彰,发展才能长远。
总的来说,我们会根据写字楼员工的消费档次和类别引进商家,同时注重商家之间的融合或互补。比如,附近有很多高收入人士,所以SKP引进了很多奢侈品品牌。但同时,我们也打造一些契合普通白领的场所,比如在SKP的地下一层,有七八十家快餐店,基本上点餐5分钟就能端上桌,适应他们快节奏的生活工作要求。
记者:白领们下班后,在这儿逛街的人多吗?
房超:SKP的利润中,有15%是直接或间接由华贸中心写字楼的员工贡献的;而在华贸商圈酒店的利润中,这个数字是20%。这还仅仅是华贸中心这几栋写字楼的贡献。当然,贡献肯定是双向的。商场、酒店也给白领们带来了幸福感。比如约的客户迟到了、晚高峰太挤了,大家都可以去商场里逛一逛,不会感到无聊。
对话
今年初,北京CBD举办首次艺术季圆桌会,邀专家学者、艺术家以及楼宇负责人探讨艺术之于商务区的意义。现摘录部分如下。
陈履生(国家博物馆前副馆长):CBD在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地标,它的辐射力非常广。所以,CBD的建设不能一味追求利润和回报,它也有责任去带动市民关注文化和艺术。
钱林祥(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放眼世界级CBD,附近大多建设了文化艺术设施。拿曼哈顿CBD来说,它附近就有多家博物馆,各自定位清晰,比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
周旭君(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文化、艺术可以为城市赋能,提升其精神形象,带来活力和创造力。北京CBD是连接中国首都和世界的枢纽,它要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必然就要在艺术方面和世界接轨。
唐炜(时任国贸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国贸中心1984年成立,写字楼目前有400多家租户。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楼宇里地板干净、茶水及时、空调凉爽,早就不是租户们最看重的方面了。我们专门开辟了故宫文创产品展区,举办陶瓷制作课,元旦开音乐会,都是为了满足大家文化艺术方面的需求。
他山之石
英国伦敦——金丝雀码头商务区
金丝雀码头曾是一个废弃码头区,上世纪80年代之后,在完备的规划下,这里形成集合金融、商业、教育多行业领域齐头并进的综合性CBD,金融及相关产业巨头争相入驻。
以金融著称的金丝雀码头,是英国最大的公共艺术聚集地,共有65件永久艺术作品,还开辟了码头区博物馆。它是英国第四大购物中心,大部分购物区域在地下,多以中档、中高档品牌为主。高楼林立的商务区,绿地空间非常出彩,例如在金丝雀码头地铁站上方,设计了一块有很多长椅、植被、喷泉的小公园,工作日中午,总坐满了吃三明治的上班族,周末则迎来很多居民和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