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报融媒体记者 何钢
2018年南京编制发布《南京市慢行(步行与自行车)系统规划》后,一个便捷、安全、多元、乐享生活的慢行系统,正在逐渐形成。
▲骑着共享单车穿行在城东风景区内的林荫道上,令人心旷神怡。
▲健身爱好者们惬意地走在东 郊风景区下马坊段的绿道上。
人车分流 让慢行不再难行
扬子江大道西侧分布着绿博园等滨江风光带,东侧则聚集了各类生活区、商业区、新兴产业区等。由于过街设施不足,道路缺乏慢行道,行人横穿快速路的情况时有发生。
2018年,扬子江大道快速化改造正式启动,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在沿线建设多组地下通道、人行天桥,建设完整的人车分离慢行系统。江心洲居民汪永进告诉记者,过去从江心洲到河西,需要下夹江大桥走天桥,但只能在绿博园门口“落地”。居民过街要穿过绿博园散步绿道,在万景园门前过红绿灯,还要从扬子江大道逆行100多米才能进入汉中门大街,很不方便。由于扬子江大道缺乏慢车道,骑车只能与机动车并行,很危险。新的人行天桥建成后,大家下了夹江大桥直接从扬子江大道上方穿过,直抵应天大街,再也不用从景区内绕行。
扬子江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在快车道两侧都新增了宽3.5米的慢行系统,供非机动车及行人使用。目前河西大街至兴隆大街段已完成90%且投入使用,剩余部分正在加紧施工。此外,仅草场门到河西大街段7.8公里范围内,就规划设计12处过街设施。
环城建绿道 慢行成享受
城市慢行系统包括日常慢行系统、特色休闲慢行系统及慢行衔接系统等。记者从市绿化园林局了解到,2013年起,根据《南京市绿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我市全面启动绿道建设,遵循环山、顺水、沿城、连景的设计理念,相继建设了滨江风光带绿道、环紫金山绿道、环明城墙绿道、环内外秦淮河绿道等。市民楚如意常年坚持走中山陵绿道,他告诉记者:“穿梭在绿道中,远离城市喧嚣,呼吸清新空气,强身健体,这日子,自在!”
除了风景区,近年来绿道也延伸到了城市道路上。今年5月完成整治的江北大道三期,中分带的紫薇,分隔带的垂丝海棠,退绿带的梅花搭配樱花、桃花,三季有花、四季有景,无论是骑行还是步行在上面,都如同穿梭在画卷中。花神大道和软件大道的绿道正在推进建设中,在附近某科技公司工作的王先生表示,道路营造了生态休闲的氛围,他忙碌之余常来这里小坐,享受片刻的安逸。
市绿化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至2019年底,我市绿道总里程已达1162公里,到2035年,南京绿道总长将达到2662公里(不含社区绿道)。
南京将建 慢行系统示范区
记者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了解到,尽管公共交通机动化分担率已超过了60%,在全交通方式出行中,慢行所占比重依然要在50%以上。“公交+慢行”的交通模式,是南京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
市规划资源局交通市政处处长陈燕平介绍,2018年出台的《南京市慢行(步行与自行车)系统规划》,将南京分为慢行主导区、慢行优先区、倡导区和体验区四大分区。其中老城区、河西CBD等为慢行主导区,推行绿色出行,限制小汽车交通,步行+自行车出行不低于58%。规划中,南京将设计建设放射性自行车跨区主通道,通过逐步清理停车位、压缩机动车道、建筑退让、拓宽红线等方式,改善步行和骑行环境。据悉,目前我市正在酝酿打造慢行系统示范区,建设自行车专用道,通过规范停车、畅通人行道、更新骑车道标志标识等方式,形成倡导慢行的街区氛围。由于河西、老城的街道条件不同,示范区将因地施策,方案正在设计。
本版图片 南报融媒体记者
邓建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