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记者 任珊
一大早,王德满在果园基地锄完草,又来到村里的民宿施工现场做起“小工”。一天下来,他收入了200多元。
“虽然忙点,但有活儿干,踏实。”今年68岁的王德满,黑黑瘦瘦,是土生土长的门头沟雁翅镇河南台村人。王德满的媳妇是残疾人,以往,家里一度只能靠一亩地的果树,以及每年分到手的林权及村集体专项补贴,维持基本生活。
门头沟河南台村毗邻永定河,两岸的美景吸引了不少游客。北京日报记者 安旭东摄
其实,王德满也曾“富”过。河南台村支部书记王志强介绍,村子位于永定河南边的岸台上,距离永定河仅100米,村民祖祖辈辈依水而生,靠河吃饭。有的曾在河边搭彩棚、摆桌子,发展农家乐,收入还过得去。但这样的收入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不可持续的。
在区里的统一部署下,2018年,所有永定河河道沿线的违建全部被拆除,光河南台村就拆违近万平方米。2019年初,来自市残联的驻村第一书记刘斌进村,趁晚上时间,他进村挨家挨户走访。“不少村民没啥精气神儿。”刘斌发现,全村240户400人,和王德满一样的低收入户不在少数,全靠干些散活儿,人均年收入只有四五千元,而且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残疾人居多。
为了配合永定河生态治理,刘斌决定先从提升村居环境做起。“先搞河边的卫生。”曾经光秃秃的土地被覆盖上绿色植被,增加了4.4公里河岸休闲长廊和1000米饮用水管道。如今,河边已经看不到违建的痕迹。
“我们的村庄山美水美,产业发展还得要首选绿色经济。”考虑到永定河周边不让发展养殖业,刘斌瞄准了生态产业——林果种植业和精品民宿。
离村委会不远有一块200亩的可耕种土地,主要产些苹果、杏儿、李子等水果。但年头久远,果树产量下降,品质退化,经济效益得不到提升,农民增收困难。刘斌请来市农科院和农业农村部专家实地考察,改善土壤,引进良种,更新换代。
刘斌还争取到了区农委近200万元的项目资金,把距离永定河不远处的一块荒滩改造成果园基地,和王德满一样的低收入村民在山地种上了玫瑰、大桃等。平时,王德满还定期到果园锄锄草、施施肥、浇浇水,一天能有150元的收入。
同时,精品民宿项目也进驻河南台村。刘斌引入社会资本,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成立了旅游文化公司,投资1000万元,准备改造4000平方米左右村民院落,开20套民宿。
民宿产业让村里的低收入户也有了新“饭碗”。王德满现在打工的4号院落就是村民王德信曾经闲置十来年的房子。宽敞的客厅,大大的落地窗,可俯瞰河南台村美景的露台,难以想象,这栋两层楼高、颇具特色的民宿曾是破败萧条的砖瓦房。
“一年租金大约1.2万元,等运营后,我们会把王德信家人招回来做管家,每月也有固定收入。”刘斌介绍,如今村里已流转村民闲置院落10户,一期预计今年9月投入运营,届时,每户村民可增收1万多元,还能提供10至12个长期就业岗位。
今年,河南台村的主要精力在于做好生态富村产业,让全村人能就业、有事干,端起“绿饭碗”,吃上“生态饭”。“我家的房子也流转出去了,刚跟村里签了合同。”正在民宿做工的王德满算着,等自己家的民宿运营,他可以在自己家赚钱,还能推销果园里的水果,“我们4月有香椿,5月出樱桃,6月有杏子、李子,农产品丰富着呢。”对于今后的生活,王德满充满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