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记者 刘 麟 谢 瑶
古色古香的巷子里,青瓦灰墙的小商铺依次排开。葱油饼、糖油粑粑、手工米粉、米黍糕等饱含着童年回忆的小吃在土砖搭砌的灶台上“嗞嗞”冒着香气。上午9点,伴随着颇具韵味的悠长吆喝,长沙市望城区的铜官草市又迎来了热闹的一天。
“漆黑的柴火锅、泥巴糊的灶台,走走转转间,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周末,朱女士一家驱车从长沙城区沿着湘江一路向北来到铜官窑,逛草市,游古镇。“坐在街头的长凳上,喝一碗甜酒,吃几个金黄脆嫩的糖油粑粑,再嗦上一碗手工制作的米粉,熟悉的老长沙味道入胃入心。”踏上石板路,朱女士继续寻找更多的长沙烙印。烙画、湘绣、木刻……各种传统手工艺品,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制作。
铜官草市即“石渚草市”,是铜官窑边上的一个港湾。一千多年前,在长沙窑烧制出的陶器产品,在湘江边的“石渚草市”完成交易,被装载上商船,从铜官港口出发,一路销往东南亚、西亚、北非等地。
“草市,本就是一种历史文化遗存。”铜官草市主要策划者荣飞弟告诉记者,8月1日,铜官草市重新开街,不走高大上的精致街区模式,充分融合铜官的“陶都”文化,打造市井生活场景,而其核心是自然、真实、淳朴与安心。
“‘一店一品’是铜官草市的最大特色,草市里没有重复的业态。这种经营模式,与一千多年前铜官窑‘一窑一品’的生产理念一脉相承。”荣飞弟说,铜官窑“一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方式,避免了恶性竞争,即此窑专门烧罐、另一窑专门烧钵、另外一窑专门烧盆,形成各自的品牌优势,共同做大市场。“铜官草市采取合伙人模式,无租金入驻,保证商户基本收入后按阶梯抽取部分营业额作为分成,艰难时与商户共患难,盈利时先保障商户收益。为本地村民、回乡青年提供了创业平台,为民间手工业者、非遗匠人等提供了产业升级平台。”荣飞弟介绍,截至目前,草市注册公司和个体商户已有70多家,直接为当地500名村民提供了创业、就业岗位。同时,还选取了当地5家特困户,从项目选择、开店到运营,一对一进行创业指导,帮助其脱贫致富。
因地制宜打造成市井古街的“铜官草市”是铜官片区文旅创新与乡村振兴的标杆项目。“铜官窑既是一个地名,代表湖南长沙望城区铜官窑古镇,也是1200年前中国唐朝时期,长沙地区的一种烧制陶瓷的技术。”望城区铜官街道党工委书记吴刚介绍,铜官窑距今有1300多年历史,是世界釉下多彩陶瓷的发源地,自1956年被发掘以来,获批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内陆地区唯一一处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史迹点。现存从唐至清各个时期古龙窑78座,国家级工艺美术行业大师、陶艺大师和工艺大师28名,陶瓷艺术工作室180余家,陶瓷文化产业带动就业创业近3000人。
今年以来,望城区推进“三区一园”规划建设,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坐拥18公里湘江岸线的“铜官文旅片区”,将被打造成产业强镇、文旅小镇、城乡统筹示范区。“以湘江北大道景观道和交通道作为发展主轴,整体划分为产镇融合区、核心旅游区和城市拓展区。产镇融合区,重点服务园区产业发展;核心旅游区,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休闲农业和旅游产业;城市拓展区,重点进行文旅产业和城市配套项目开发。”吴刚告诉记者,铜官文旅片区以铜官园区为支撑,做大经济总量;以铜官窑遗址公园为“魂”,带动文化创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完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整治为载体,打造城乡统筹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