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头条

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揭晓

2020-08-28 19:08:2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28日电(王莹)中国科学院8月28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实验发现五夸克态》等5个项目获陈嘉庚科学奖,北京大学教授关启安等6人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于2003年成立,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银行出资设立,基金会设立陈嘉庚科学奖,奖励近期在中国做出的重大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2010年基金会又增设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奖励在中国独立做出重要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的、40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两个奖项均突出强调做出“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鼓励科学家从事基础科学研究。

  记者了解到,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依托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评审,分别设置6个奖项,包括数理科学奖、化学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地球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和技术科学奖。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的评选于2019年1月1日启动,经过推荐、有效候选项目评审、国内外同行专家通信评审、正式候选项目评审和理事会终审等环节,最终产生5项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信息技术科学奖空缺)和6位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

  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长、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理事长白春礼对获奖科学家表示祝贺,他指出,陈嘉庚科学奖致力于通过奖励发掘优秀科技成果、激励杰出科技人才,促进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涌现,推动提升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为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的今天,国家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上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陈嘉庚科学奖将努力承担激励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活力的作用,引导鼓励科技工作者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银行副行长郑国雨,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理事高鸿钧,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局长、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秘书长王笃金以及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奖科学家代表等出席发布会。

  附:获奖名单

  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有5项:

  陈嘉庚数理科学奖获奖项目是《实验发现五夸克态》,项目主要完成人为北京大学高原宁教授;

  陈嘉庚化学科学奖获奖项目是《新型优势双氮氧配体和高效不对称催化》,项目主要完成人为四川大学冯小明教授;

  陈嘉庚生命科学奖获奖项目是《剪接体的结构与分子机理研究》,项目主要完成人为清华大学、西湖大学施一公教授;

  陈嘉庚地球科学奖获奖项目是《华北克拉通破坏》,项目主要完成人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朱日祥研究员;

  陈嘉庚技术科学奖获奖项目是《摩擦中微粒作用机制及超滑机理》,项目主要完成人为清华大学雒建斌教授。

  2020年度陈嘉庚信息技术科学奖空缺。

  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有6位:

  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数理科学奖获奖人是北京大学关启安教授,获奖成果为“多复变中的强开性猜想和相关问题的解决”;

  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化学科学奖获奖人是北京大学陈兴教授,获奖成果为“聚糖的化学标记和解析”;

  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生命科学奖获奖人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王克剑研究员,获奖成果为“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建立杂交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

  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地球科学奖获奖人是南京大学唐朝生教授,获奖成果为“极端干旱气候作用下土体工程性质灾变过程及应对措施”;

  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获奖人是北京大学肖云峰教授,获奖成果为“微腔光信息器件新原理与应用”;

  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技术科学奖获奖人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孙明月研究员,获奖成果为“大锻件均质化构筑成形技术”。

编辑:张洁

图片新闻

职教

评论

  • 名校硕博任职街道办 大材小用?

    “清北硕博任职余杭街道办”“95后海归硕士当汽修工”近期频上热搜,有网友认为高学历人才“低就”屈才了,也有人认为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 网课变网瘾 家长更该反思

    “8月29日,小学一年级、初一、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开学;9月1日,小学五、六年级,初二年级开学;9月7日,小学二、三、四年级开学……”8月9日晚上,陈静等来了这条堪称有“标志性”意义的通知——北京市秋季学期开学时间。而她的儿子小学三年级的浩浩,已经“在家上学”近8个月。

资讯

  • 全国成人高考10月24、25日举行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全国成人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定2020年全国成人高考安排在10月24日至25日。

  • 教育部等联合启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

    近日,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面向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建设若干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造就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