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校园

让中小学竞赛释放更多正能量

2020-09-07 08:30:17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2020至2021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等35项竞赛列入其中。这也意味着,对于不在名单上的全国竞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校、各类教育机构均不得组织承办。

  新华社图

  中小学生需不需要竞赛?答案是肯定的。组织竞赛的初衷在于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跑道”,让人才在你追我赶中冒出来。竞赛可以成为开展素质教育的抓手,也有利于不拘一格选人才。但曾几何时,各类名目的全国性竞赛过多过滥。有的偏重经济利益,巧立名目乱收费;有的与升学择校相挂钩,给学生和家长带来负担;有的成了指挥棒,导致超前学习、偏难怪题成风,干扰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此次教育部公布的白名单,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必将助力竞赛回归育人初衷。

  据了解,该白名单将每年动态调整一次。去年白名单首次公布后,一些传统“杯赛”应声而倒,打着竞赛旗号设置的各种辅导班被釜底抽薪。与此同时,教育主管部门着力使竞赛与升学脱钩,2018年起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同年,教育部《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将竞赛与升学分离,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回应了家长的教育关切,也有助于学校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面向未来,应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落实,真正用好白名单制度。

  用好这一制度,既要管在明处,也要防到暗处。目前,不少显性加分已取消。按照规定,在竞赛中产生的文件、证书、奖章显著位置,要标注“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等字样。但手握证书,无疑会增加入学择校砝码,对于评优评先、出国申请等都意味着“加分项”。从严监管,突出育人导向,才能避免隐形加分损害教育公平。

  用好这一制度,既要管好结果,也要管住过程。据报道,个别竞赛出现小学生家长过度参与等现象,使得科研项目蒙混过关,凸显了赛事监管的缺位。与此同时,还须严防暗收费、乱收费。“零收费”是对白名单上所有竞赛的要求,主办方、承办方不得向学生、学校收取成本费、工本费、活动费、报名费、食宿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费用。必须防止一些机构暗度陈仓,通过面向参赛者开展培训或变相推销资料等收取费用牟利。

  规范竞赛活动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常抓不懈。用好白名单制度,才能让中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复归其位,帮助一株株新苗茁壮成长。

编辑:刘云

图片新闻

职教

  • “职业大学”,蹚出高水平办学新路

    当前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由点扩大及面,标志着改革重心由“层次”提升转向“类型”内功建设。

  • 江西职业教育“提质扩容”

    近日,教育部、江西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启动大会在江西南昌举行。这标志着继东部山东、西部甘肃之后,第三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在中部地区落地。

评论

  • 纠正高校虚假就业率须优化考核体系

    “找不到工作就填灵活就业”“碰到核查就说在做自媒体”……有媒体调查发现,尽管教育部门明令禁止,但高校软硬兼施让学生用“就业证”换“毕业证”,用好看的就业率装点门面等现象依然存在。

  • 安排假学员参训,谁骗走失业人员培训补贴

    明明是基层社区工作者,却领取失业证,一年参加两三个职业技能培训,拿失业培训补贴。这是记者在基层采访时遇到的怪事。

资讯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