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新闻
日前,建国门街道总工会“最美工匠”颁奖典礼在东宫影剧院举行,表彰8位地区“最美工匠”在各自平凡岗位上做出的贡献。
-
1000亿!用于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
近日,人社部表示,国家将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明确今年补贴性培训1500万人次以上,三年内补贴性培训5000万人次以上。
过去下班就回家,年轻人玩手机打游戏等是常态,现在自觉学习成为全新风尚——“工人夜校回来啦!”近几年来,西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分厂等部门,通过骨干带头与自发交流等多种形式,把车间角落和工厂会议室,变成了夜间学习知识、探讨技术的新课堂,进而在提升自我素养的同时,也为推动企业创新、实施合理化建议等,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
上述报道中,“工人夜校”的回归亮点,是职工在业余时间的自觉学习劲头。这种自觉自愿的意识和风气,对于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具有积极意义。由此可见,提升全社会的学习热情,有必要从多方着手,让“夜校回来”成为全民学习的新风尚。
让“夜校回来”,要凝聚好学乐学的氛围。学习不是搞作秀、玩游戏,是知识经济时代不致落伍、不被抛弃的强身立足之本。工厂职工需要静下心来、围炉夜“学”,其他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也要深刻认知学习长跑、不进则退的长远性和紧迫感。缺少了这种学习自律与上进思虑,就难有“夜校求知”式的抱团饥渴。
让“夜校回来”,要拥有学而善思的自醒。新时代的“工人夜校”之所以上了头版新闻,原因当然不是“用旧瓶装旧药”,而是做到了正确处理学与思的关系,以学促思,真正把集思广益变成了职工自身的内在学问。正所谓,学习不仅要读有字之书,更要读无字之书,要善于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全局眼光,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让“夜校回来”,要培植学以致用的潜质。对于每个人来说,能不能很好地做到在学中干、干中学,且实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靠的就是学习的积累与贯通。所以,通过“夜校”的丰富内涵、强大内功,还得始终注重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习成果体现在日常生活、实际工作中,并成为知识运用的精准行家和实践高手。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民众自身,尤其需要方方面面的倾心浇灌、务实而为。一方面,亟须教育部门不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促进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还需制定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带动政府、企业、社区等多方参与,开展特色教育,如老年大学、社区教育等,鼓励社会化办学,让终身教育更加普遍和完善。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司马童)
日前,建国门街道总工会“最美工匠”颁奖典礼在东宫影剧院举行,表彰8位地区“最美工匠”在各自平凡岗位上做出的贡献。
近日,人社部表示,国家将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明确今年补贴性培训1500万人次以上,三年内补贴性培训5000万人次以上。
如今,课程建设越来越成为众多中小学精心打造的内容。为了凸显办学特色,许多学校可谓不遗余力,背后的动因是未来学校之间的竞争将体现在课程建设的能力与课程文化的打造上。
在部分学生和家长眼里,劳动无足轻重。《半月谈》记者走访多所大中小学了解到,不少学校没有开设劳动课程,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劳动课程,但常常纸上谈兵、形同虚设。
也许很多人向往教师职业的寒暑假期多;然而有这么一位老师,一直处在朝七晚十、无假期的高强度工作状态,他就是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刘志刚。
79岁的郑守仁,正埋身于一摞摞材料中,专注地在电脑键盘上缓慢地敲击出一个个字符。日复一日地忙碌下,230万字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筑物设计及施工技术》已送出版社,200多万字的《长江三峡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雏形初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