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启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以产教融合为原则,以“四计划、一工程”为抓手,力争经过3年努力,形成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全链条,实现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同频互动、高质量发展。
-
就业教学无缝对接
8月2日,山东水利技师学院智能制造系电工高级工一体化教学课上,教师正在指导学生进行机床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技能训练。据悉,该院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双制、工学一体”教学,校企共育技能人才,实现学生凭高技能、真本事就业。
职称“门槛”不再绊倒“土专家”
浙江四位职业农民获评正高级职称
光明日报杭州8月1日电(记者陆健、严红枫)职称“门槛”不再绊倒“土专家”。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主持的农业正高职称评审会结果近日出炉,在全省109名新晋农业正高职称人员中,4位职业农民榜上有名,此举在浙江省尚属首次。
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人事处处长吴新民介绍,获评的4位职业农民均是深耕各自领域多年的佼佼者。获评“正高级畜牧师”的麻剑雄,以浙江白中王绒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培育出国家级长毛兔新品种“浙系长毛兔”,一改长毛兔良种依赖进口的窘境;获评“正高级农艺师”的娄建英,主持选育的“争春”“晓春”成为全国早春甘蓝的主栽品种。
从“田秀才”到“正高农民”,真才实学是关键。“我是从事育种工作的,育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试验的种子里,最终能成为产品的种子,或许只有1%。”此次获评“正高级农艺师”的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首席专家薄永明表示,正是凭着对这“1%”的坚守,近5年来该公司研发的种子已推广种植250多万亩,累计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30亿元。
马亚平是诸暨市绿剑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此次获评“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从事茶产业40余年的他,一直奔走在田头、工厂、实验室和销售一线,可谓全产业链人才。
2017年,浙江省首次放开职业农民参评副高职称,截至目前已经评出154名副高职称的职业农民。在国家下放农业正高职称评审权限后,今年3月,浙江省又为农民打开了正高职称的大门,明确规定,除涉农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人员外,职业农民也可参评。在此次农业正高职称评审中,共有8位农民报名参评。
据悉,在今年农业正高级职称资格评审工作中,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与浙江省人社部门经过多轮会商,科学确定评审条件和量化标准,坚持突出政治品德和工作实绩,坚持激励基层一线和农业主体,并对每位评审对象按分类评审原则进行量化评分,严格把关。
目前,浙江乡村人才队伍总量已达169.9万人。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坚持“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导向,通过职称评审向一线倾斜等多种途径,聚焦人才“引、育、留、用、管”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打造引领型、开放式、多元化、可持续的“三农”人才队伍,为广大涉农人才在广阔农村创业创新提供更好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行动计划以产教融合为原则,以“四计划、一工程”为抓手,力争经过3年努力,形成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全链条,实现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同频互动、高质量发展。
8月2日,山东水利技师学院智能制造系电工高级工一体化教学课上,教师正在指导学生进行机床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技能训练。据悉,该院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双制、工学一体”教学,校企共育技能人才,实现学生凭高技能、真本事就业。
如今,不少高校都开始为本科生配备导师,这些导师不仅有“青椒”,还有长江学者、院士等“学术大咖”。
近日,一位考上清华的“学霸”小伙,在网络上走红。当我们讨论“考上清华、工地搬砖”时,关注点可以比感动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