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推动实施住建领域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
四川省多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推动实施住建领域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为四川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
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意见: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来”“走出去”
中国在全球范围的国际学生流动当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世界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和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意见》作出部署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来”“走出去”。
央广网北京6月23日消息(记者王启慧)不同以往,今年的就业形势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更加严峻。
2月28日,教育部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公布,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就业工作原本压力就不小,加之突发疫情影响,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在会上说。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前四个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3%、6.2%、5.9%、6.0%。
今年,874万毕业生与众多求职者一起加入到了这场疫情期特殊的就业季中。
特殊毕业季 线上应聘成求职主要方式
以往的职场惯有“金三银四”的说法,而今年三、四月份,大部分人处于居家隔离状态,求职机会较以往大大减少,不少用人单位的面试安排也受到了影响。1月12日,应届毕业生全坤在心仪的一家单位进行了第一轮面试,按照原计划,待寒假学生返校后就进行后续面试。但疫情发生后,原定的面试被耽搁,家在武汉的全坤不能返回北京找工作。“那会儿心里非常焦急,已经做好先毕业再就业的准备了。”好在没过多久,全坤接到用人单位的电话,通知面试改为线上视频面试,这才让他心里宽慰了许多。接下来,全坤通过线上视频的形式与用人单位进行了三次面试,同时以线上形式参与到用人单位的部分工作中,5月8日,全坤被通知正式录取。
事实上,全坤线上求职的经历成为今年高校毕业生的求职缩影。为了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教育部联合地方、高校以及社会招聘网站开展“24365校园招聘服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24小时全年365天的网上校园招聘服务。从2月28日至4月初,平台累计新增注册人数132万人,投递简历超过1100万人次。线上应聘成为毕业生在疫情期就业季求职的重要方式。
与此同时,不少“线上职业”成为此次就业季中形势较好的行业。“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合推出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CIER(招聘岗位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来看,一季度线下就业相关职位招聘需求增幅较小,而线上就业相关职位如视频主播招聘需求急剧增加。”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孙文凯介绍。
“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应局限于毕业季”
今年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一方面因为毕业生数量同比增加40万,创了历史新高;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受疫情影响,岗位有所缩减。《2020年一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2020年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事件冲击,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陡然下降。加之季节性因素影响,招聘需求人数减少,求职申请人数增加,CIER指数从2019年四季度的2.18下降至1.43。
对此,孙文凯认为,今年受疫情影响,就业形势受到了冲击,但是不能把所有目光都放在学生刚毕业的节点。他介绍,往年同期,确定签约单位以及升学的学生大概能达到60%左右,其他毕业生在半年后也基本可以确定去向。“今年我们还是要给毕业生一定时间,同样是在毕业半年后再看。”
孙文凯表示,保企业才能保住就业,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帮助企业减少疫情带来的冲击。他预测,今年全年经济预计仍可以达到正增长,后半年经济形势值得期待。而如果今年下半年国内经济形势好转,那么就可以对整体毕业生就业情况抱有信心。
全社会共识:就业优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月12日召开会议指出,要以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要多措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出现39次,成为今年中央政府最重视的工作之一。
为缓解就业压力,教育部提出,最大限度增加就业机会,与人社部一起着力稳住大学生就业岗位基本面,并先后推出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招收40万毕业生补充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等举措,“24365校园招聘”一周内就推出200多万岗位。
各地出台各项促进大学生就业措施,山东对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生按每人1000元给予补贴,并提出国有企业今明两年新增岗位招聘应届毕业生比例不低于50%,黑龙江目前共推出省级大型网络招聘活动208场,校园小型网络招聘会、“空中双选会”4600余场。
学校层面,除了传统的双选会之外,武汉大学推出空中双选、空中专场宣讲,利用就业官微、微信QQ群等网络工具为学生提供线上招聘服务;北京理工大学把用人单位、校友、校外资源协同起来促进就业;清华大学法学院曾“喊话”校友:“充分发挥您的影响力,为学弟学妹们提供就业信息。”
稳就业、促就业成为从中央政府到社会百姓最关心的话题,“就业优先”成为全社会共识。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4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1-5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60万人。
比以往更多的就业帮扶政策、更多的就业活动和关注,在职场作家七芊看来,这就是毕业生们在疫情期求职的机遇。“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信息变得更加透明,‘就业’的话题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更多企业的扶持,毕业生们应当看到这些机遇,大可不必产生过多的负面情绪。”她认为,利用好国家政策是今年毕业生们求职的关键点。求职者必须充分了解自己所在行业的特点和需求,除了利用好各类求职软件,关注企业行业动态之外,必须同时高效利用好国家的帮扶政策。
“我们建议,政府可以增加一些过渡性就业岗位,给企业一定的稳岗补贴使其有动力进行扩招,毕业生可以先到企业实习积累工作经验,可能现在待遇相对低一些,但等形势慢慢好转,具备了一定经验就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被所在实习单位留下。”孙文凯在采访中表示,通过政府引导的过渡性举措在疫情期十分重要。
互联网营销师、网约配送员……疫情催生出的新职业
除了从上到下的促就业、稳就业的措施,环境与社会的变化也催生了“新的职业”,给求职者带来了更多选择。
今年2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社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16个新职业,其中包括呼吸治疗师、装配式建筑施工员、网约配送员等。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在此前的媒体采访中表示,这些新职业的从业人员,在助力疫情防控期间的医疗救治、服务生产生活、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3月,教育部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行业开展网上招聘专场活动,涉及农村电商、行业电商和跨境电商等领域,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5月,为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人社部拟新增10个新职业,其中包括社区网格员、互联网营销师、核酸检测员、在线学习服务师等。
特殊时期给新职业提供了因时因势发展的可能。孙文凯对记者表示,新职业呈现出更细致、专业化,更技术化的特点,“很多新职业是从原有的职业中细分出来的,同时结合了最新技术和智能化的特点。”对此,七芊有同样的认识:“新职业的本质都是由于技术革新,结合传统职业内容所诞生出来的新职业。以互联网营销师为例,也就是现在大火的电商主播。事实上,主播和电商都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但是在近两年,直播和主播结合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直播技术及电商平台的销售体系越来越成熟,二者融合带来了新的职业。”
据七芊对行业的观察和预测,新职业的入职门槛会相对较低,目前在市场上属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新职业的发展潜力和薪资空间都会比较大,会给今年的求职者带来很好的机遇和更多的选择。但门槛低并不意味着求职者可以一头扎进新职业中,她建议,求职者需要对自己所感兴趣的新职业进行深入了解,纵向要比较职业所在行业的特点和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横向则要比较其与传统相似职业的区别。
在孙文凯看来,年轻人从事新职业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短板。“优势是年轻人学习能力强,缺点在于他们的经验太少,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在学校接受的是通识教育,实际操作能力有所欠缺,直接进入新职业领域可能会有些困难。”他建议,应届毕业生应该从一点一滴积累扎实经验做起,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职后教育”欠缺——疫情暴露出被忽视的职业问题
对于国家而言,有了就业,就有了一双双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手。对于个人而言,无论是毕业生还是已经步入社会的职场人,想要的不仅仅是一种生存手段,而是更好的就业环境,追寻理想的更好途径。七芊通过所在企业“选择力科技”对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企业服务等板块的开拓发现,疫情时期暴露出来了一个尖锐的职业问题——“职后教育”的不足。
七芊告诉记者,年龄越大的人普遍面对转型困难的问题,这类人通常通过内推、猎头等相对隐性的方式获取就业机会,而他们在面对一些大环境变动、新职业选择时往往无所依从,所能参考的对称透明信息极为有限。
“我们已经认识到面向毕业生‘职前教育’的重要性,但针对职场人的‘职后教育’重视方面有所欠缺,包括政策扶持以及职业转型、跳槽等教育培训太少,甚至非常多的人处于‘负债求职’状态,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的求职方式、缺乏正确引导,因此在面对企业裁员、职业规划变动时,就走上了‘负债求职’的道路。‘职后教育’应当是当前国家亟需重视的内容。”七芊说。
孙文凯认为,企业应当承担起对员工培训转型的责任。“外部技术环境变化太快,企业不能总是依赖新人替代旧人,还是应该通过企业内部培训提升员工能力。”此外,他表示,高校也可以通过线上公开课的方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将授课对象从在校学生扩展到社会求职者,让社会共享高质量的教育。“但高校还是应该更专注学术研究,学校对企业需求毕竟了解有限。”孙文凯认为,职后教育还是应该交给市场企业机构去发展补足。
四川省多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推动实施住建领域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为四川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在全球范围的国际学生流动当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世界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和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意见》作出部署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来”“走出去”。
职工不出企业门照样能够学到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既有利于保证防疫的安全,又为企业和职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样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一手抓线上教学质量不放松,一手抓毕业生安全毕业离校,成为当前全国各地高校面临的主要任务。
疫情防控不松懈,测温、实名制登记、分批限流措施“一个不少”;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未能到场的学生通过云招聘获得机会,在上海,大学生就业正在加速进入“快车道”。
在罗会顺看来,“术业有专攻”,一旦选定行业,就要一门心思扎根下去,心无旁骛,不断积累经验,就能成为行业里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