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家教亲子

重视儿童“食育”的力量

2020-05-08 08:50:17 来源:文汇报

  从教育学视角看,要培养好的饮食习惯,需要重视儿童的“食育”。尤其是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更有必要将“食育”与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起来,培养具有高度生命意识和尊重自然规律的时代新人。

  加强儿童“食育”需要树立躬身力行的食育具身学习新样式,做到“以食健体”。

  作为认知科学新发展的具身学习理论指出,具身学习不同于以抽象思维和推理验证为特征的离身学习,而是基于身体,具有实践性、活动性等特征,它将“身体(情感体验、情绪、意志、兴趣、实操等)”置于认知实践的中心地位,强调认知是通过身心合一的体验及其活动方式形成的,尤其重视体验是一种在亲身经历和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独特感受。

  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城乡家庭生活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对很多爱子心切的父母来说,孩子饭桌上缺的已不是丰富的菜肴,而是营养知识。这里说的营养知识并不单单指关于食物各项营养指标的知识,而是食物与环境,食物与心灵共建共育的具身认知的知识。只有将这样的营养知识深入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体验和感受,甚至矛盾中,深入到儿童的饮食文化情感、意志和理念中,才有可能形成和实现儿童健全知识和素养的饮食生活。

  加强和改进中国儿童“食育”教育制度需要珍视并继承我国优秀的饮食文化传统,同时致力于实现与世界众多民族优秀饮食文化传统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借鉴,做到“以食启智”。

  中国古代的先贤圣人,早已有对饮食文化的了解与研究。《中庸》里说:“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一个人离不开饮食,但是真正懂得欣赏食物天然、质朴和滋养身心本性的人又有多少?吃与会吃有本质区别。我们说一个人吃东西,意在指这个人在通过食物满足温饱等基本生理需求;但是我们说一个人会吃东西,意在指这个人懂得品尝食物滋味,来滋养其身心健康。食物并非外在于人身体的元素,尊重食物并实现身体与食物中各种元素的完美融合才能真正将自然智慧吸纳到人类智慧之中。

  中国人品茶,有参悟天地万物之化育的茶文化;日本人炸天妇罗,追求分毫不差的精致与平衡的饮食文化;韩国人做料理,追求天然荤素搭配合理且原汁原味的饮食文化;英国人喜爱酒吧文化,重视构建温馨互动的饮食文化;法国人烹制咖啡,形成了具有浪漫情怀和艺术气息的饮食文化。不同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精髓,这种文化精髓又渗透在了各个民族的性情素养之中,了解并继承我国优秀的饮食文化传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我们国家的真实文化和民族性格;交流与借鉴不同国家的优秀饮食文化传统,有利于让我们真正走入饮食文化的境界中,品味食物的真滋味,实现滋养性情的高尚目标。

  加强和改进中国儿童“食育”教育制度需要以保障和实现人类可持续健康与文明生活为基本目标,形成以人为本和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的和美饮食文化理念,做到“以食育德”和“以食立美”。

  中华民族是一个活在舌尖上的、富有生活情调和饮食艺术追求的民族。尽管中国有流传千年至今长盛不衰的饮食文化传统,但是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却缺乏“食育”的独特眼光,重“食”轻“智”、重“味”轻“体”、重“用”轻“劳”、重“取”轻“德”。

  我们很少去探讨“食育”与人类可持续健康与文明生活的内在关联。基于“食育”融入五育,全面育人的根本目标,我们还可以从多个角度和多个途径切入。比如为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我们在饮食中需要心怀感恩之心,在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从自然界获取我们的食物来源,因此我们的食物教育就变成了自然教育;比如为了使我们的饮食更好地与健康生活理念融合在一起,我们需要了解关于食物的基本知识和营养分布,甚至食物与人身心的能量转换关系,因此我们的食物教育就变成了健康教育;再比如我们通过共建饮食文化的方式,组织亲子互动性实践活动来体验饮食实践中的艰辛与乐趣,形成正确的食物观和生活观,因此我们的食物教育就变成了生活教育。

  加强和改进中国儿童“食育”教育制度需要放宽视野、博采众长,借鉴其他国家优秀制度理念和制度实现路径,同时做到中国自信,不盲目改革和不盲从改革,做到“以食促劳”。

  “食育”教育往往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小习惯中,去年令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食育”活动,就是从上海开始,并在中国各大城市广泛流传和付诸实践的垃圾分类教育,而上海的垃圾分类教育,在中小学和各大高校中又是最为严格的。当我们在学习垃圾分类方法和具体内容时,尤其是学习湿垃圾、干垃圾和可回收垃圾的具体分类时,我们会意识到原来有机食物与其他垃圾需要分开处理,这种意识会加强我们对食物本身的关注,促进我们反思家庭食物清单和食物使用情况是否合理,进而加强我们保护环境和做好垃圾处理的观念。

  要加强和改进“食育”教育制度,首先很有必要借鉴他国已有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但同时我们又必须从中国本身独特的视阈出发,融合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理念,来解决中国现实社会中的普遍问题。

  总之,生活无处不教育,教育无处不生活。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反思和倡导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但真正落实到“食育”教育制度改革的实践层面上的努力却仍然还需要加强。因此,走向五育融合的“食育”教育制度改革可谓任重而道远,但又需要每个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以身作则,自觉加强饮食文化素养,投入到“食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宁本涛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编辑:韩瑞敏

图说教育

  • 河北:初三年级学生开学

  • 湖北 高三开学啦!

  • 武汉:高三年级复学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农民工线上培训花样多 技能大师化身“硬核”网络主播

    剪头发、做小面、开叉车……疫情期间,这些“硬核”的技能培训出现在了直播课中,受到不少农民工的欢迎。线上技能教学正在飞越时间和空间的围墙,让更多劳动者能够做到随时随地想学就学。

  • @职场人士:疫情期间你为学习付费了吗?

    今年以来,在内蒙古自治区一座县级市法院工作的小郑,已经购买了近1000元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在线课程。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放大了小郑的职业焦虑,“我是非法律专业出身,身边同事都在参加培训,不学习就会比别人落后一点。”

教育论坛

  • 做关系型父母掌握爱与管教的平衡

    怎样的教养模式才能让父母既和孩子有亲密的关系,又对孩子拥有真正的权威和影响力呢?

  • 网课热的冷思考

    随着各地复课加速、线下教育恢复,网课即将完成防疫抗疫的“历史使命”。“狂飙突进”的网课也需要慢下来进行“冷思考”。

名人坊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