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名人坊

龚江辉的AB面:他是文科教授 也是网络上工业文学代言人

2019-01-11 09:54:51

  记录一段恢宏的工业史

  “小时候买家电,肯定是日本的最好,现在东芝的白色家电已经被美的收购了。小时候买个二极管都要省吃俭用,现在买台电脑都是寻常事。”

  时代本身的起起伏伏让龚江辉着迷,他开始梳理这些巨变是如何一点点发生的。

  教统计学二十多年,龚江辉一直在用经济理论或统计数据去解读这40年的发展。最终,他选择了一种更大众化的做法,就是写一个故事,去还原一段历史。

  统计学有一章是讲新中国的经济序列,学生对各个历史阶段的经济增长率感觉枯燥乏味,龚江辉便给他们讲各个阶段中国经济发生了什么,比如156项重点工程、三线建设、承包制,这些事件中的“段子”让学生们听得入迷,“当时我就觉得这东西很有艺术性,感觉年轻人喜欢听这样的故事,他们也需要了解这样的故事”。

  强烈的表达欲望,催促着龚江辉动笔。

  如何把几十年工业领域的发展浓缩在小说中?“其实很简单,就是记录真实。”

  在龚江辉办公室的书柜中,搬开外层的经济类书籍,里层整齐码着《现代冶金工艺学》《热处理原理与工艺》《高分子材料进展》等几十本工科教材,这只是龚江辉创作《材料帝国》时看过的部分资料。

  作为一名文科生,龚江辉直言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为把工业文写实,有时仅仅为了确定一个生产工艺问题,他就要翻阅几十篇文章,通过不同文章的反复比对,还原生产现场。龚江辉自带技术敏感,一篇技术论文,可能看不懂公式,但他能知道最核心的东西在哪儿。此外,还要看大量的亲历者回忆录、领导讲话、国家政策、行业发展报告等,把自己置身于那个年代。

  一次偶然的机会,龚江辉接触到了“重大技术装备”这个词,他顺藤摸瓜,一段气势磅礴的重工业发展史在他眼前展开:上世纪80年代,中国重大技术装备主要依靠从国外成套引进,国家适时启动重大技术装备研发的工作;90年代,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中国的许多装备逐渐实现替代进口;进入新世纪,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已具备与发达国家分庭抗礼的实力,并开始走出国门。

  龚江辉也看到了其中的种种矛盾和抉择:国家决策部门要在资金短缺尤其是外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做出优先级选择;外贸部门如何与国外装备巨头斗智斗勇;工程师们如何克服困难,优先掌握国外先进工艺。

  “每一项重大装备的引进、消化、吸收的过程,都渗透着汗水、泪水甚至血水。这样的历史需要有人去记录。”龚江辉说。

  要产生强烈的历史对比效果,龚江辉选择让主角“穿越”回那个年代,随着时间推移,几乎所有角色都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有读者说齐橙你的主角太‘圣母’了,好不容易穿越回去,尽给国家做事了,值得吗?我的回答是,有了‘穿越’这个金手指,还拘泥于自己挣多少钱,格调太低,应该做一点不一样的事。”

  写小说后,龚江辉的交际面一下子打开了,不仅认识了不少作者,还交了许多当工人、基层公务员、民警的读者朋友,这让他更了解象牙塔之外普通人的想法,也从他们身上重新认识这个国家。

  过去做科研,龚江辉更多接触的是理论、政策、抽象掉所有细节的数学模型,“总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而随着写作的开始,龚江辉真切地感觉到改革开放40年的温度,更加理解今天的中国,“这40年,可能每一天显得都很平淡,没有什么特别伟大的意义,但回过头去看,这个时代是很伟大的”。

  正能量的传递者

  高中那年,哥哥给龚江辉拿来一角剪下的报纸,上面介绍了一群处于国家智库层的青年经济学者的事迹。当时国家正处于改革前期,时代呼唤改革先锋、改革精英,为国家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成为龚江辉高考时选择学经济的原因。

  大学期间,学校为他们专业开设了工业技术课,老师带大家去清华大学的工厂实习,开机床、烧电焊,读生涩的技术教材,与别人感到枯燥不同,龚江辉几近带着朝圣的心态去做这些事。

  后来,他阴差阳错地当了大学教师。二十多年间,他参与了上百个大大小小的课题。这些课题让龚江辉对中国社会和经济治理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当他拿起笔的时候,每一段经历都相互串联了起来。

  在网络文学圈,“齐橙”是大学教师的身份算比较公开。而很长一段时间,即使“齐橙”已经在网络上小有名气,但在校园里,知道龚江辉在写小说的人很少,课堂上他更是绝口不提,有学生粉丝在班级群里催更,被他制止。

  龚江辉不愿把两个身份混在一起,确切地说,他不想让学生觉得是某种暗示。“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你的领导告诉你他在做微商,你什么感觉?”

  龚江辉擅长把别人听不懂的知识深入浅出地讲出来,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他的自带属性。小说里,他会把锻压工艺比作揉面,把工业中的“自然时效”比作做家具的木材需要晾干。而深入浅出同样是一名教师的看家本事。“这是作者和教师两个身份匹配的地方。”

  有许多80后、90后的读者是带着猎奇的心理看他的小说的,他们想象不出当年的工厂是什么样子,那段历史是什么样子。年轻人离那段历史太远了。

  龚江辉把书写那段历史看成自己的义务,“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回答网络上的一些质疑,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在哪儿,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在哪儿。太多人只知道一两个段子,并不了解真正的历史和现实”。

  龚江辉喜欢写工人与技术人员对于事业的执着,他们会在面对各种困难的时候选择继续留下来,坚守自己的岗位,“真正干活的人是不抱怨的,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龚江辉作品中,家国情怀不是一个大词,而是静静流淌的。曾有一位90后读者在看过《工业霸主》后对龚江辉说:“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很有力量的东西。”

  “我希望在我的作品里体现爱国、敬业的情怀,通过这种情怀去影响更多的人,形成一种正面的价值观。”龚江辉说,“这和当老师的身份其实是一致的,当老师也是在影响人。小说是一种方式,上课是另一种方式。”

  几年前,龚江辉再次回到家乡的机械厂,那些车间、厂房依然是记忆里的模样。但像时代大潮里许多被淘汰的企业一样,老厂子早已不复存在。老职工大多退休,年轻人或去了其他企业,或到沿海地方打工。去年,龚江辉再回去时,由于棚户区改造,机械厂已夷为平地。

  现在,那些时光连同时光里发生的故事,以另一种形式,得以记录和流传。(本报记者 王家源 通讯员 沈阳)

1 2 共2页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郭丽娟

图说教育

  • 阅读有魔力

  • “魔法”遇上书

  • “订单式”培养助力就业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教育部公布创新发展及培训中心名单

    教育部思政司日前公布20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和40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名单,为高校思政工作创新搭建平台。

  • 都市“夜校”成人们生活新追求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不断丰富,越来越多上班族利用闲暇时间,参与绘画、烘焙等各类培训班充实业余生活,更加追求生活品质的消费习惯正在我国悄然形成。

教育论坛

  • 农村校劳育须破除三大误区

    自全国教育大会重新将劳动教育提升到与德、智、体、美五育并举的高度之后,如何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强和改善劳育,成为一段时期以来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领域。

  • 小学教育漫谈:小学教育回归淡定需重塑独立价值

    小学教育正在远离淡定与从容,被诸多力量裹挟着身不由己,于其中的儿童课业日趋繁重,睡眠一直不足,压力普遍突出,童年开始淡化,原本小学应是心怀梦想的乐园,却成为了真刀真枪的战场。小学教育,被谁按下了快进键?

名人坊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