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职校风采

面对职校学子们“最美职工如何炼成”的追问——

工匠大师3个“金句”点燃全场

2019-12-05 07:36:44

  ◆ “不想认输就要多看图书”

  ◆ “拼搏出位才能抢占C位”

  ◆ “紧跟时代才能不负时代”

  12月3日下午,“2019年全国最美职工”苏保信回到自己的母校安徽省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做事迹报告。面对学弟学妹们“最美职工是如何炼成的”的追问,苏保信用3句精彩的话“点燃”全场,赢得约500名观众的阵阵掌声。

  苏保信是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公司高级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当天,由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等4家单位联合主办的“劳动模范工匠大师进校园”活动来到位于蚌埠市的安徽省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参加活动的劳模工匠之一,苏保信受到学弟学妹们的热捧。

  “今天,能有机会重回母校,在这里和学弟学妹们谈心交流,我感到非常荣幸也非常激动!”一开场,苏保信讲述了20年前在校学习、生活的一段段往事。“那时,实验室设备落后,同学们轮流上机,等待时间远比操作时间长;食堂的伙食算不上丰盛,大师傅打菜的手经常是抖了又抖……”苏保信稍稍停顿,接着说,“然而,在这个曾经被自己吐槽过八百遍、又赞美过上千遍的地方,我积累了人生最宝贵的知识财富,打下了事业最坚实的基础。”

  面对“最美职工如何炼成”的追问,苏保信说:“回顾这些年的历程,我从一名普通技术工人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得益于母校的教育培养、得益于工友们的关心帮助,更得益于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我把自己的奋斗体会,概括成3句话和大家分享:第一,不想认输就要多看图书。第二,拼搏出位才能抢占C位。‘躺赢’的人生不值得羡慕,奋斗的青春才最亮丽。第三,紧跟时代才能不负时代。”

  苏保信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刚进公司时,学了4年计算机知识的苏保信,面对技术性非常强的漆包线生产,竟变成了一无所知的“弱小白”,只能帮师傅们打打下手、跑跑腿。

  “为了尽快掌握生产技术,一本《漆包线》教材,我一‘啃’就是3年。”苏保信说,自己曾经抱着英汉词典,整晚整晚地“泡”在检测室里,就为了“拿下”公司里新进口的一台价值100多万元的涉密检测设备。

  后来,苏保信参加全国首届电线电缆检验工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了全国总决赛冠军,并被破格晋升为技师。“不少人都觉得我从一个‘无名小卒’一夜之间变成厂里的‘明星红人’多半凭的是运气。但是,了解我的师傅们都清楚,有这样的结果,是学出来的、是钻出来的、是拼出来的!”

  “同学们大都是‘90后’‘00 后’,是在物质极大丰富和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苏保信最后给学弟学妹们一段“忠告”: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我们一定要静下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在时代坐标下,找准自己的定位,然后投入兴趣和热情,踏踏实实去努力。

  苏保信话音甫落,现场掌声经久不息。讲座后,一众学子变身“迷弟迷妹”,围着大师继续提问并求合影。电子信息学专业的李锦璐说:“我就是苏学长的粉丝,我相信,美好的人生一定是奋斗出来的!”(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华)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大学生自创自办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体验展开幕

  • 山西省临汾市解放路学校学生开展宪法主题班会

  • 法治教育进校园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给“快递小哥”评职称 让制度激励人才

    近日,经太原市邮政管理局组织申报,太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通过,向全市首批38名“快递小哥”颁发了初级职称证书。

  • 50名京津冀“最美农民工”受表彰

    从小山村来到首都北京,连年立功受奖,获得“学雷锋标兵”“保安之星”等荣誉称号的普通保安张凯;用感恩之心,带领家乡父老闯出脱贫致富新路子的河北尚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郝海成……11月29日,2019年京津冀“最美农民工”宣讲报告活动在廊坊举行。

教育论坛

  • 不能因劝返生“闹校”就否定控辍保学

    近日,一份江西鄱阳县田畈街中学关于“请求严惩校园暴力,保障师生安全”的报告在网上热传。报告称,自开学以来,因保学控辍工作需要,该校劝返大批学生回校就读。

  • 比考了多少分更重要的是什么

    “我们的学生考了多少分?”“达到各精熟度水平的学生比例占多少?”“我们在国际上处于什么位置?”等,都是PISA结果出来后,大家争相询问的焦点话题。

名人坊

  • 86岁潘世勋:我把生活当老师

    “我今年86岁了,一生60多年都在央美度过。学校说要给我办展览,我很有荣誉感同时也很有压力,因为我觉得自己画得虽然不少,有些画得还不够好。”昨天,一头银发的著名油画家潘世勋在央美美术馆内谦虚地说道。

  •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我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

    他潜心钻研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虫害的重大课题,成果在《自然》杂志发表,应用于农业实践以亿亩计;他带领团队扎根边疆村寨,用科学知识帮助农民发展致富产业,用“神奇土豆”“有机三七”、院士指导班等带动一个个村寨摆脱贫困。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