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提素

“广东技工”工程助力贫困学子转型技能型人才

2020-08-18 08:10:00 来源:南方日报

东西部扶贫协作、“广东技工”工程助力贫困学子转型技能型人才

“用好一技之长,过上向往的生活”

  南方日报记者 黄叙浩 肖文舸 实习生 黄锡胜

  结束在山西大同的比赛,回到东莞的第二天,高章雄又一头扎进学校的实训课室,为接下来在北京举办的另外一场技能大赛做准备。

高章雄(前中)和他创作的3件作品。南方日报记者 黄叙浩 摄

  两年前,来自云南昭通的高章雄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到东莞技师学院学习烹饪专业。在全国首届扶贫职业技能大赛中,他代表广东参加了西式面点师项目的比赛,获得优胜奖。“我想成为技能型人才,通过比赛提高技艺。”高章雄说。

  在这次比赛中,有几位广东队选手的经历与高章雄很相似——过去贫穷的生活条件一度让他们觉得前途渺茫,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他们获得到广东学习的机会。与此同时,广东正全面推进实施“广东技工”工程,基本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这些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选手走上技能成才的道路,向往的生活变得触手可及。

  6个月制作上千根法棍

    “参加比赛让我发现自身不足”

  手指轻轻一掐,一朵豆沙做成的玫瑰活灵活现。赛场上,高章雄对照着流程图一丝不苟地完成3件作品。身材高大的他心思细腻,有着一双巧手。

  “高考后,原本我已经被贵州一所专科学校的建筑专业录取,看到老师在微信群里介绍东莞技师学院的扶贫招生政策,其中有我感兴趣的烹饪专业,便到区里的教育局报名。”高章雄说,家里人也支持他的决定。

  于是,高章雄便到东莞技师学院的校企合作班学习,学费几乎全免。在校期间,高章雄每月能领到400元的生活补贴,到企业实习每月还有2000元左右的薪水,基本可以满足他生活、学习开支。

  入学后,了解到学校的烘焙训练基地正在招人,他不假思索地参加了。“这类针对比赛的培训都是很有经验的教练授课,可以让我学到很多东西,参加比赛也能让我发现自身不足,不断改进。”高章雄说。

  训练基本功很乏味,强度很大,一个月只有一天能放假,中午没有午休,要继续训练。高章雄说,最开始时有40多人参加训练,到现在坚持下来的,包括他在内只剩下5名学员。

  尽管辛苦,高章雄却乐在其中。对他来说,看着面包慢慢地发酵是一种享受。光是法棍制作,高章雄就练习了6个月,做了上千根。“法棍的面团制作是比较考验技术的,如果法棍都能做好,做其他面包就都不在话下了。”

  这次比赛,高章雄的作品主题是“节节高升,花开四季”,蛋糕上装饰着各种颜色的花儿。“因为我觉得花是美好的代表,花开四季,寓意着在扶贫政策帮助下,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过上美好生活。”

  在此之前,高章雄还没参加过国家级的比赛。与同台竞技的其他选手相比,他接触烘焙的时间并不算太长。这次能够拿到第十名、优胜奖,学校的老师都很满意,他却只给自己打了70分,“我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毕业后,高章雄想留在广东,找一家糕点店工作,“跟老家相比,广东这边的工作机会更多,收入更高”。

  一次参观让梦想萌芽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西式面点师项目的另外一位广东队选手毛玉凤是高章雄的同班同学,两人是老乡,更是好“战友”。赛前准备时,两个人会相互提建议、帮忙搬器材。比赛时,一人上场,另外一人总会守在赛场旁全程观看。

  毛玉凤家里七口人,父母不识字,在家务农。由于家境贫困,她的其他兄弟姐妹都已经辍学外出打工,只有她还在校读书。有一次,毛玉凤到一家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线参观,“那时候就感受到掌握一项技能有多重要。”毛玉凤回忆,那是她第一次萌生出靠双手、靠技能改善家人生活的想法。

  2018年高考结束,毛玉凤顺利成为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教育对接的学生之一。经历两天一夜的车程,她第一次来到东莞。

  直到比赛前两个月,毛玉凤才开始参加针对比赛项目的训练,每天都要花很长时间练习。

  “在学校时,经常看到他们从一早训练到晚上9点多,非常辛苦。”学校的带队老师陈锡泉说。

  赛场上,毛玉凤一次次在速冻柜和操作台之间来回奔跑,瘦小的身躯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刚上场时有些紧张,可是看到每天都接触的烘焙器材,觉得很亲切,就不紧张了。”

  毛玉凤很珍惜这次得来不易的机会。“如果不是广东、东莞的对口帮扶,如果比赛主题不是扶贫,我很难有机会参加国家级的赛事。”“若你不够幸运,请拿出足够的努力。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她常用这句话自勉。“让自己有事做,有目标,有时间,有规律。我一定要更加努力,不负时光,用好一技之长,过上向往的生活。”

  苦练胆量口才实现华丽转身

    “不能因为一次失误就止步于此”

  毛玉凤完成比赛走出赛场时,餐厅服务员项目的广东队选手王磊忆正站在布置好的餐台前,向评委介绍自己的创意。眼前的餐台按满月宴的场景布置,王磊忆将新生儿诞生的喜悦与脱贫攻坚的获得感联系在了一起。

  王磊忆出生在云南昭通,是地道的苗族妹子。到广东上学前,她连坐车去外婆家的几十元车费都没有,家里三姐妹都在读书,懂事的她本已经做好到工厂做工、赚钱养家的准备。初中毕业时,听说有免费到广东读书学技能的机会,还能领取生活补贴,她决定争取这个名额。

  来到广东,王磊忆成为东莞技师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看着陌生的一切,我心里空空的,突然从一个话唠变成了哑巴。面对老师的叮嘱,我只会用‘嗯’回答。”为了帮助王磊忆尽快适应新环境,老师特意让她担任副班长。

  “我们专业有很多导游方向的课程,这些课程都很好地锻炼了我的口才和胆量。”王磊忆说。除了上课,她还主动参加了轮滑社、舞蹈队等各种社团、组织各类活动。慢慢地,她找回了开朗、自信的自己。

  从刚到学校时只会回答“嗯”,到如今面对众多评委毫不怯场、流利介绍创意构思,广东的学习经历帮王磊忆实现了“华丽转身”,这种转变也让老师感到惊讶。“我想是我的自信和流利的表达,让我从赛前学校的选拔中脱颖而出。”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由于参赛经验不足,准备时间仓促,比赛发生了点小插曲——王磊忆忘了带上筷子套,只能临场借用不配套的顶替。为此她有些自责,在赛场上差点急得掉眼泪。但王磊忆没有因此气馁。

  “成功不相信眼泪。不能因为一次失误就止步于此。我以后还会积极参加类似的比赛,把这一次的失误弥补回来。”王磊忆说。回到学校,她准备考取导游资格证。“毕业后我想成为一名导游,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编辑:高冲

图片新闻

职教

  • 从零开始:职教本科寻求切实突破

    2019年5月,教育部批准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等15所高校为我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首批试点意味着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和借鉴,一切从零开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职教本科层次改革必须寻求突破。

  • 厉害了,为这个团队打CALL!

    经过两轮初赛和两轮决赛的激烈比拼,最终与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的另外三支队伍共同获得大赛一等奖;段珂然同学获得最有价值队员奖;研究生处副处长赵莹获得最佳指导教师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评论

  • 研究生教育关键在定向把关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序列的顶端,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引擎,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学科和学位点、人才队伍和团队、教育改革和创新、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关键要素上聚焦发力。

  • 7.1亿元建豪华中学,念歪了“办教育”的经

    教育要实现异军突起,必须持续练内功,不断提升师资水平,向教育改革发力,如此才能让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到实处,才不会辜负“教书育人”这个朴实的愿景。

资讯

  • 陕西: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就业创业

    为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提升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陕西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日前发出通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

  • 亳州市稳步推进女职工“阳光家园”创建

    8月11日上午,亳州市总工会到市公交公司5路车队首末站,指导女职工“阳光家园-心灵驿站”创建工作。5路公交路线,被称为“巾帼”路线,所有驾驶员均为女性。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