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和俄罗斯鏖战120分钟,斗牛士传球1114次,成功传球1006次,创下近50年来单场世界杯比赛传球数和控球率新纪录,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整场比赛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令人昏昏欲睡。占据了八成控球率的西班牙,在比赛中实际又创造了多少绝佳机会呢?答案是几乎没有。点球大战中,传球脚法更帮不上西班牙队任何忙,西班牙出局,广大球迷似乎并无太多遗憾,相反却有点“拍手称快”的意思。
这场比赛,势必会再度引起对控球战术的讨论。这种战术是不是使得足球比赛的观赏性下降?至少从这届世界杯几支球队的表现来看,从德国、阿根廷,再到西班牙,都出局了,比赛观赏性也大打折扣。节奏一成不变, 表面上的传球成功率就像是温水煮青蛙,只不过迷糊的是西班牙自己,频繁的倒脚,成了鸩杀自己的毒药。
传控战术本没有错,巴萨当年能让传控风行于世,是因为在地面传球渗透的基础上,能够深入对方腹地撕裂防守。而当梅西的突破能力逐年下降,这种战术打法的威胁性同样随之降低。没有能突破的球员,打传控就变成了围而不攻,干打雷不下雨。
比如德国队,传球、控球、射门都排名前列,过人次数却是倒数。比如西班牙队,进攻效率极差,在对手后卫伊格纳舍维奇自摆乌龙之前,前世界冠军在比赛前25分钟甚至没有一次射门,0射门却能一球领先,着实讽刺。西班牙的问题是,自己让控球战术走上了岔路,速度、爆发力、力量,能够打破僵持局面的硬指标,西班牙队身上一个没有,三届大赛冠军的名头看着挺吓人,实际上已经变成没牙的老虎。
西班牙队的出局也许会成为传控足球发展的一个拐点。有人说,2012年欧洲杯后,看西班牙队比赛没睡着的只有一次,四年前的1∶5不敌荷兰队。那场比赛也证明了一点,在世界杯这样的顶级赛事上,决定成败更多时候需要靠“简单粗暴”,而非“脚下生花”。
□黄岩